王镜端坐案前,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块雕刻着反字的梨木板,墨香隐隐浮动。她微微蹙眉,似在思索什么。
“使君,人已带到。”侍卫低声禀报。
门外传来窸窣的脚步声,几名工匠被引入厅内。这些工匠都是依照王镜的要求找来的,有刻印匠、碑刻匠、漆器铭文匠、纺织印花匠,还有简牍修治匠。
他们低着头,不敢直视座上之人,只敢盯着自己的鞋尖。为首的刻字匠老周,手指粗糙如树皮,此刻却微微发颤。他偷偷抬眼,正对上王镜审视的目光,慌忙又低下头去。
“诸位不必拘礼。”王镜开口,声音清冷却并不倨傲。她抬手示意侍从将木板递下去,“看看这个。”
老周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触到木板上细密的纹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身旁的调墨匠张五也凑过来,眯着眼瞧了半晌,喃喃道:“这……这字是反的?”
王镜唇角微扬:“不错,正是反字。”
众人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老周壮着胆子问道:“大人,这木板……是要做什么用?”
王镜不答,只是用刷子蘸墨,均匀地涂抹在木板上,又从案上取出一张白纸,轻轻覆在木板上。随后,她将纸揭起——纸上赫然现出一行端正的墨字!
“这……!”老周瞪大了眼睛,手一抖,木板差点脱手。
张五也瞠目结舌,结结巴巴道:“这、这岂不是神仙手段?”王镜摇头:“非是仙术,而是人力可为。”
她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此术名为‘雕版印刷’,能以一模印百书、千书,乃至万书。”
厅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烛火轻微的噼啪声。工匠们呼吸急促,眼中既有震撼,又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然而,老周仍然心存疑虑,犹豫片刻后说道:“大人,这法子看似巧妙,可要刻出清晰不糊的字,绝非易事。木料选不好,一刀下去便崩了;墨汁调不对,印出来便是乌糟糟一片,徒费工夫。”
张五闻言,脸色微变,偷眼看向王镜,生怕她动怒。
王镜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周师傅说得不错,此术确有难处。”
她指尖轻点案面,“可正因有难处,才需诸位协力攻克。若人人畏难而退,世间何来进步?”老周被噎住,一时语塞。
王镜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语气坚定:“十日之内,我要见到此术真正可用。尔等刻字调墨,各司其职。若有疑难,随时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