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他攻克的难关,还不是简单的卫星技术。
而是提前一步,解决了国家北斗'计划中的卫星核心部件技术,还顺便解决了未来国家空间站计划中的动力技术。 “我那时候说了,你不是没听我的,你还说我夸张了,说咱们航天科技集团不缺天才。”
“额… ”
“真的,要是能有这小子,大国航空航天事业至少能少走十年弯路!我当时看他就有天赋,大学时期就能自己手搓 火箭,多好的衣钵接班人呐……”
“现在也不晚呐,你去给个名誉专家顾问呗……” 刘明亮诧异地看向周清平。
认识那么多年了,他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会玩这一套?! 东方大国航天科技集团内发生的事儿,陈今朝并不知晓。
因为攻克完原子钟和霍尔推进器,卫星部分的关键难点技术,已经全部解决了。 已经可以开始进入预研生产阶段了。
至于卫星全球组网和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的研发再升级,那都得‘天眼'计划第一颗试验卫星上天后,再继续跟进。
边走边试验嘛,也得用试验卫星检验一下现在的技术路径有没有走歪,看看哪个地方在设计制造中有缺陷漏洞。
所以,解决完卫星相关的问题后,陈今朝去到了火箭研发部分。 … … …
火箭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都还在等着陈今朝呢。
火箭回收技术,后世的人们估计听得比较多,而让所有人都熟悉这项技术的,无疑是辣个男人--麻丝克。 他用一次次的炸火箭,既给全球所有人放烟花,也确实给所有人普及了特别多的航空航天相关知识。
但实际上,
火箭的再回收技术,没有像商业噱头那样宣传得那么离谱,也没有多先进。 就这么说吧,
东方大国后世都能发射一枚火箭到月球背面,误差不超过1公里。 一个小小的火箭回收技术,会搞不了?
所谓的姿态感知,姿态控制,不就是关于发动机推力大小的控制和方向的控制嘛。 这能有什么太大的技术难点?
东方大国后世之所以没有重视和使用这项技术,无非就是因为火箭加了‘可回收的功能,就会减少将近百分之三十 的运载能力,也会让本就是为了‘廉价、可靠’发射的载体火箭,变得复杂。
当然,
技术没有好坏之分,也看应用场景。
对于东方大国来说,搞这个技术不划算。
可对于陈今朝而言,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了。
因为它省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