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35年,霓虹灯管的残影】
龙华市“极速先锋”网吧的后半夜总是弥漫着一股混合气味——泡面桶的油腻、二手烟的辛辣,以及键盘缝隙里积攒的灰尘味。2035年7月20日凌晨三点,周鹏趴在收银台后的折叠床上,眼皮重得像被502胶水粘住,屏幕上闪烁的游戏直播画面在他瞳孔里拖出模糊的残影。
“网管,加瓶冰红茶!”一声吆喝穿透耳机里的游戏音效,他猛地惊醒,额头撞在桌角,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揉着发疼的额头站起来,他看见角落里的玩家正举着空瓶子晃荡,键盘上沾着薯片碎屑,鼠标垫边缘磨得发白。
这是他在这家网吧当管理员的第十五年。从十八岁辍学至今,他的人生轨迹就没离开过这排闪烁的霓虹灯管。每天的工作简单重复:开机、关机、处理电脑故障、售卖零食饮料,偶尔调解玩家间的纠纷。月薪3500元,扣除房租和生活费,剩下的钱刚够给老家的父母寄去微薄的赡养费。
他走到饮料柜前,玻璃门上映出自己的模样:三十三岁的男人,头发油腻地贴在额角,黑眼圈深得像被人揍了一拳,T恤领口磨得起球。想起昨晚母亲在电话里说家里的旧电脑又卡了,想看看孙女的视频都费劲,他摸了摸口袋里刚结的工资——给母亲换电脑需要至少三千块,相当于他干满一个月还得不吃不喝。
高中时的周鹏不是这样的。他是班里的“电脑神童”,初二就能用Basic语言编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初三时偷偷把学校机房的电脑系统改成了自己设计的启动画面。数学老师曾拿着他在课本空白处画的程序流程图叹气:“周鹏,你这逻辑思维,不去学计算机可惜了!”但他觉得“读书不如打游戏爽”,看着同学埋头刷题,他偷偷溜进网吧,在《魔兽世界》里当个虚拟世界的“勇士”。
“如果当年能系统学学编程……”他拧开冰红茶的瓶盖,气泡声在寂静的网吧里格外清晰。屏幕上,刚才那个玩家正操控角色在虚拟世界里攻城略地,欢呼声震得耳机嗡嗡作响。而他,只能在现实里看着别人“叱咤风云”,自己却像个被困在收银台后的NPC,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指令。
凌晨五点,第一缕阳光透过贴满游戏海报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昨晚没吃完的泡面桶上。他看着桶上印着的“红烧牛肉”图案,突然想起高中时自己编的第一个小游戏——一个像素风格的餐厅经营程序,玩家要操控厨师炒菜。那时他觉得编程很有趣,现在却觉得,现实比像素游戏残酷多了。
他不知道,此刻在十五年前的某个清晨,另一个周鹏正站在高中教室的窗边,手里攥着一封来自未来的信,信纸上的键盘油渍和代码荧光奇怪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