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七百公里……”林月瞳倒吸一口凉气,“地球最深的科拉超深钻孔才12公里,这相当于要穿透大半个星球。”
“而且星髓矿的量子纠缠态极其敏感,”陈磊补充道,他体内的星尘能量开始模拟矿脉的波动,“任何粗暴的开采方式都可能引发矿脉的连锁反应。如果在地核附近触发能量爆发,后果不堪设想——542B可能变成一颗微型超新星,或者……更糟。”
希望与绝望再次交织。星髓矿就在那里,像宇宙馈赠的宝藏,却被锁在最坚固的保险箱里。
叶云天在主控台前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下巴。量子计算机群的嗡鸣声仿佛在他脑中共鸣。他需要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案——既能穿透千米岩壳,又能温柔地“塑形”星髓矿脉。
“零号,”叶云天突然停下脚步,“你能否精确操控星尘能量的形态和强度?比如……将能量凝聚成某种‘钻头’,同时保持量子层面的精细操作?”
零号的光影身躯闪烁了几下:“我的能量本质是离散的星尘粒子,理论上可以通过量子纠缠网络进行高精度塑形。但要穿透数千公里的超高压岩壳,需要的能量密度……”
“用星髓矿样本!”叶云天猛地转身,眼中闪过灵感的火花,“‘信使-7号’传送回来的样本虽然能量衰减了90%,但核心量子结构还在。如果我们用它作为‘种子’,让零号的星尘能量与其共振,能不能放大能量效应?”
陈磊眼中的星河图谱剧烈旋转起来:“共振放大……这类似于宇宙中的脉冲星机制!如果星髓矿的量子结构是‘琴弦’,零号的能量就是‘拨片’,只要找到正确的共振频率,就能以小搏大,用有限的能量引发矿脉自身的能量释放,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能量通道。”
“但这样还是解决不了钻探路径的问题。”林月瞳指出关键,“能量通道需要一个明确的引导方向,否则会像岩浆一样四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