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养殖的万能解(上)
江南梅雨季的潮湿渗入骨髓,叶云天的机械外骨骼关节发出锈蚀般的异响。他站在"稻鱼共生"系统的田埂上,看着包包将地笼沉入青石板砌成的鱼池,笼内的LED灯散发出鲫鱼视网膜敏感的橙光——那是模拟萤火虫的生物荧光波长,来自22世纪的仿生科技改良。
"灯光诱集效率比传统诱饵提升40%。"包包的机械臂在水面投下涟漪,地笼网眼特意调整至4cm,确保只捕获3龄以上亲鱼,"异育银鲫的趋光性果然比普通鲫鱼强27%。"
林月瞳蹲在田边,指尖轻触水面,生物电感知在神经末梢形成细密的电网。"溶氧量1.8mg/L,有7尾鲫鱼的鳃动频率低于正常值。"她闭着眼睛就能"看见"水下景象:鱼群中,几尾鳞片泛着金属光泽的个体正在泥底缓慢游动,它们的鳔室比普通鲫鱼大30%,那是低氧环境下进化出的生存优势。
当当的实验箱发出蓝光,紫外线灯正在灭活鲤鱼精子:"雌核发育技术准备就绪,这批全雌苗种的整齐度目标是65%。"叶云天看着显微镜下的卵子,突然想起提纲里的未来应用——当城市垂直农场的空中鱼池需要高密度养殖时,全雌鲫鱼的生长同步性将成为关键,它们的排泄物能精准匹配浮萍的营养需求,误差不超过0.1个氮磷钾比例单位。
突然,豆豆的无人机群在稻田上方急停,投影出警示红雾:"检测到时空异常波动!水质重金属含量瞬间飙升至超标50倍!"叶云天看着池水迅速变黑,那些被选中的耐低氧鲫鱼突然集体跃出水面,它们的侧线系统感知到了远超当前时代的污染等级。
"是未来的工业废水!"林月瞳的星光能量在掌心凝聚成净化球,却在接触污水的瞬间崩解——这不是当前科技能处理的污染类型。包包迅速启动地笼回收装置,却看见网中的鲫鱼正在分泌荧光黏液,那是基因层面应激反应的征兆,与他在未来警示录像中看到的辐射污染症状一模一样。
当当的声音带着颤音:"精子灭活率异常!紫外线剂量需要提升至标准值的3倍..."叶云天按住他的机械臂,指向正在死亡的鲫鱼:"看它们的鳞片,出现了甲骨文'渔'字的纹路。"那是用星光能量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纳米标记,来自3000万年后的基因编码,此刻正随着鱼的死亡逐渐消散。
林月瞳突然抓住叶云天的手腕,她的生物电感知捕捉到了更可怕的东西:"地下暗河...有什么在游动,不是鱼,是机械与血肉的混合体!"全息地图应声展开,稻田下方30米处,无数发光的点正在沿着古老的水系移动,它们的生物电频率与鲫鱼亲鱼完美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