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一部分被匈奴赶到印度半岛,又被波斯人统治一段时间,直到唐朝时期被突厥人同化。”
竖亥带了些肉食,又采买了一些果酒,和这些吐火罗人友好的“攀谈”起来。
尽管语言不通,但好在竖亥的地图绘制较为精细,后世的河流与这时不尽相同,但标志性的山脉和盆地还是相差无几。
这些吐火罗人搞懂地图以后,把自己来的方位大致确定了,竖亥心道:
“这不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吗?”
“也对,罗布泊东汉末年干涸,清末又涨水成一个小湖泊,1950年代短暂恢复过一段时间,皆是因为塔里木河的不断改道。”
“塔里木河由四条河水交汇而成,源头和路途中的补水大部分来自昆仑山脉的冰川融水。”
“还好中原地区有季风补充水汽。”
竖亥又一阵比划,问他们为什么跋涉到如此遥远的地方。
吐火罗人拿出一捧黍,又对着远处的树林和农田比划一番。
“吐火罗人迁居到那里才百年不到,他们还在开荒,现在种的最多的是小麦。”
从西王母国到吐火罗人的聚居地,是一片东亚与西亚文明交汇的中心。
青铜器,小麦,黍,家马,马车,陶器,琳琅满目的物资在这条贸易线上遍传各个上古文明。
由于语言不通,竖亥只弄清楚个大概,便不再与吐火罗人沟通。
只是吐火罗人对他们国度的形容很有趣:“湖泊遍布,到处是湿地,开荒很艰难。”
竖亥回忆起一些地理知识:
“水汽到不了塔里木盆地,但是冰川融水和地下水会汇聚在那里。”
“东汉末年,一次改道便让楼兰灰飞烟灭,说明那时候情况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
“这个时代罗布泊既然是一片湿地,那水源一定还很充沛,并且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
“所以,西部一定有新仙女木时期甚至上几个冰河世纪留下的巨型冰川,以及冰川在过去千年温暖时期融水形成的巨型湖泊。”
“不对,那里是喀喇昆仑山脉,都到葱岭了。”
“葱岭的水想要到中原来,怕是有些困难。”
竖亥好像抓住重点,但是绕了一圈,又陷入新的问题。
“当初安乌鲁克在地图上所指的,还是在青海一带。”
“虽然他是个骗子,只听过传说,但是大致方向也没错,老汤和玄女都确认过。”
“还是得实地考察,万一真的是来自喀喇昆仑山脉,没准真就是每年夏季的水灾,比往常大一些罢了。”
竖亥心不在焉的回到营地,看着漫天星斗思索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