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私事。”
丹朱话语铿锵有力。
这时,懂些华夏语的苗人插嘴道:“丹朱,我爹说过是这个老东西当初把你带来的。”
“你们这么多年没见,也不必都说这些大事。”
“去火塘那,你俩边吃边谈吧,我们各自去忙。”
说罢,周围的苗人纷纷起身行礼,随后离开宫殿。
使者也让身后陶唐氏的武士随从们离开,和丹朱二人离开宫殿,走到后厅的火塘边。
“丹朱?”使者试探着喊得亲昵些。
可惜丹朱的神色还是没什么变化,只是淡淡说道:“叔父,多年未见,你老了。”
使者眼眶一红,差点哭出声来。
“叔父,三苗情况还行,并没有很糟糕。”
“我带着他们新辟了许多良田,虽说夏时有些涝,但收成也是差强人意。”
“尧有什么话要带给我吗?”
使者听丹朱谈起正事,也打消了和他谈话家常的想法,正色说道:
“中原气候异常,尧需要你定期将三苗部的动向告诉他。”
“你可以派一些商队,将你要说的告诉尧。”
丹朱点点头:“三苗部如今正锐意向南开拓,人手都往南方派去了。”
“尧还在担心三苗会与华夏开战吗?”
使者摇摇头:“并非如此,战火已停息百年,没人想再起祸端,只是...”
“唉,丹朱,我也不想说得那么不好听。”
“只是如今尧制定的历法已经对不上天候,这是前所未见的。”
“不得不防啊。”
“尧也只是担心你。”
丹朱笑了:“我无妨,苗人待我挺好。”
随后,丹朱掏出一把饴糖:“叔父,吃,这还是从驩兜部那里交易来的。”
使者十分欢喜,捡起一颗放入嘴中,并说道:“尧已经下令禁糖禁酒,没曾想还能在你这里吃到。”
“丹朱,你怎么一副苗蛮的打扮。”
丹朱撩起脑后的辫子,笑道:“我可是三苗部的首领,自然要有个样子,如此才能取信于人。”
随后半日,二人相谈甚欢。
使者完成任务,待了两天便匆匆离去,丹朱答应他每月派遣交易队伍前往安邑,提供三苗部的动向给尧。
数日后,丹朱骑着大象来到他们在南方开垦的“良田”。
后世,这里将会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对此地的地理优势是如此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