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您是希望我们追随您?"
司马祥的手已经开始微微发抖,他终于开口问道。
"没错。
但我给予你们极大自由,你们各自有自己的公司,负责管理我的资金。
每周或每月,我们会见面玩牌闲聊。
具体时间由我安排专人接送。”
"我现拥有二十六亿九千一百万现金,洪兴资产另算,总计约三十亿。
每月还有额外一两亿进账。”
"现在该你们做决定了。”
唐俊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环视四周。
不错。
他正打算自行组建地主会。
第一百八十章 大佬唐俊决定投资霓虹股市!
关于八十年代的香江,唐俊印象最深的是九龙仓、佳宁集团和和记黄埔的收购大战,这或许是他好运的终点。
他的30亿港币,在怡和这样的巨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他才想创立地主会。
桌上摆着2000万港币和一柄枪,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司马祥再次核对细节:"唐先生,您真打算用30亿资金投资股市?"
无论是2022年还是1980年,30亿港币都堪称巨款。
要知道,1972年包玉刚投建红磡隧道只用了3亿;1978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市值不过6亿多。
整个香江能拿出30亿的,不到十人。
唐俊放下茶杯笑了笑说:"准确地说,是日股的银行股。”
黄世同疑惑问:"为何选择日股?"
唐俊笑道:"理由很简单,八十年代初香江地产经济过热,人工成本攀升,制造业逐步外迁。
久而久之,没有实体支撑的地区,货币必然贬值。”
自1980年起,香江经济过热的后果逐渐显现,货币快速贬值。
1983年中英谈判时,港币更是每日一价,最高时1美元兑9.6港币。
于是,唐俊深思熟虑后决定,趁现在将部分资金从香江撤出,转投霓虹。
八十年代的霓虹,完成产业转型后步入资本化阶段。
宏观层面,经济增速虽较前十年有所放缓,但微观上,企业利润水平也略有下降。
然而,这一时期霓虹股市却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牛市。
随着经济资本化进程加深,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大企业迅速壮大,小企业则被淘汰。
在8年代,人们熟知的是霓虹国的大型制造业巨头,如汽车领域的丰田、本田,以及家电行业的索尼、松下、东芝。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当时的几大霓虹银行规模远超这些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