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脉苏醒
长江入海口的光点骤然膨胀。
那不是爆炸,而是一种诡异的、缓慢的绽放——青白色的光芒如同某种粘稠的液体,在空气中徐徐铺展。光晕所及之处,海水瞬间凝固,浪花保持着翻涌的姿态,却变成了青铜色的金属雕塑。陆远从三百六十公里高的轨道俯瞰,能清晰看见那道分界线:一侧是正常的蔚蓝海水,另一侧则成了青铜镜面,倒映着扭曲变形的天空。
上海外滩的钟声停了。
不是机械故障,而是青铜化的钟锤再也敲不响同样金属化的钟壁。黄浦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涸,露出河床上林立的青铜桩——它们排列成北斗七星图案,每根桩顶都凹陷着人手掌的模具,大小正好能容纳一只骨瓷化的右手。
陆远感到皮肤发紧。
航天服的外层织物正在剥落,不是破损,而是某种蜕皮般的自然脱落。底下露出的不是血肉,而是青铜色的网状结构,像一件量身定做的锁子甲。他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金属关节的"咔嗒"声,肺里循环的不再是氧气,而是某种带着铜锈味的青黑色雾气。
"初始频率确认。"
机械女声从七本燃烧的杂志中传出。它们的灰烬没有飘散,而是在真空中聚合成一尊青铜鼎的虚影。鼎腹内壁刻着密密麻麻的甲骨文,每个字符都在渗血。而鼎中盛着的七块喉骨,正以完全相同的频率震颤——
92.4MHz。
陆远的右眼突然失焦。
玉琮的网格视野穿透云层,他看到长江流域的地表之下,无数青铜根系正在苏醒。它们像冬眠后的蛇群般蠕动,顺着七大遗址的光柱向上攀爬。最细的根须已经刺破地表,在农田里、在马路上、在居民楼的地基处,开出青铜色的"花"。
那些"花"其实是微型接收器。
每一朵都在播放同一段录音:1958年《少年科学画报》创刊号上附赠的塑料唱片,内容是关于基因工程的美好展望。但此刻从青铜花里传出的声音扭曲变形,成了某种诡异的召唤频率。
沿海城市的居民最先异变。
他们的皮肤泛起青铜光泽,眼白变成玉琮的网格状。最可怕的是孩子们——正在操场做早操的小学生突然集体静止,随后以完全同步的动作转向长江入海口的方向。他们的喉咙一起振动,发出的却不是童声,而是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沙沙响。
陆远的左手突然不受控制地抬起。
骨瓷化的指尖在空中划出一道轨迹,残留的青铜粉末组成一个古老的符号——那是所有出土青铜器内壁都刻有的族徽,也是七大遗址地下结构的统一蓝图。
地球开始回应这个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