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转折(1 / 2)

杨文翰在城顶山、黎玉出发去了延安,彭雄、田守尧到了蒙山只见到了罗司令、李振华。

李振华见到他们就非常高兴,由于他的到来,不经意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鲁南军区和苏北军区只隔了一条陇海线,以鲁南、苏北军区的实力,不要说穿越陇海线,要是有心,破袭陇海线都不是问题。苏北代表团完全没有必要从苏北通过黄海偷渡到滨海军区,再到鲁南。

原沂蒙军区对苏北根据地的前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当时苏北要部队蒙山给部队,要武器给武器,甚至是兵工厂,沂蒙军区也从来没有吝啬过。因为李振华,苏北还躲过了1939年的阜宁海啸灾难,这也就难怪黄师长要彭雄、田守尧他们过来当面致谢。

李振华向彭雄、田守尧打听叶道志、王必成的情况,得知两人的境遇都还可以,两人的带领的部队都是各自根据地的主力。李振华又问了自己的老首长的情况,得知陈首长去了黄花塘代理主持工作,项首长已经出发去了延安。彭雄、田守尧都是军中骁将,与李振华相谈甚欢,三人相互交流起作战经验。

旴眙黄花塘,陈首长已到军部一个多月了,他为人坦荡、光明磊落又宽厚仁慈,具有刚毅如山的品格又胸襟宽广,性格豪爽、机敏兼具文人气质。来黄花塘后很快就与叶首长有了默契,叶首长擅军事指挥,陈首长长于政治与游击战,军部反而比当初和谐了许多。

日军对皖北的控制主要集中的长江一线、津浦铁路、淮南铁路浅。我军控制了城市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桂系李品仙部控制了一部分县城。相较于华北、这里日军控制相对薄弱,日伪、国府桂系、新四军在皖北犬牙交错,新四军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迫使日军龟缩在大城市铁路线。

国府桂军廖磊时期与我军合作较好,廖磊病逝后,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受国府政策转向的影响,对新四军搞起了摩擦,奈何我军前期抓住机会及时大规模进入皖北,通过救灾、打击日寇在皖北站住了脚,后又打通了苏北、苏中根据地的联系,很快发展了起来。几次摩擦后,桂军没有占到便宜,后期逐渐平静下来。桂军受到中央军的挤压,客观上也需要外围支持,通过我党与桂系李德龄、白崇禧的协调,在皖北总体上我军与桂军合作居多,冲突当然也有。能有这个结果的关键在于新四军在皖北的实力,特别是皖南主力撤军至皖北之后。

苏中、苏北新四军驱逐韩德勤后也迎来了大发展,苏中第1师主力作战部队4个旅,1、2、3旅加独立旅,兵力余人,苏北第3师主力作战部队4个旅,7、8、9旅加1个独立旅,兵力余人,还有数量众多的XX县独立团,两部协同作战,是日军也不敢忽视的存在。

苏北代表团走了,李振华又忙了起来。延安总部发来命令,鲁西根据地津浦铁路以西部分,以及湖西军区脱离山东军区建制,划归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区还好办一点,整体移交冀鲁豫军区。鲁西军区一分为二,部队、地方人员分流就是个麻烦事。按照罗司令的指示,李振华将鲁西军主力部队都划归冀鲁豫军区,只留下了津浦铁路以东地方部队,鲁西根据地津浦铁路以东区域,以泰安一一莱芜为界以北部分划归沂山军区,以南部分划鲁中军区。

津浦铁路是日军重点布防区域,山东军区隔着这条封锁线指挥协调湖西、鲁西军区多有不便,划归冀鲁豫军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与冀南根据地相互配合作战。

最新小说: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