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司令一行人花了7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八大组。李振华到路口相迎,邢司令觉得挺有面子的,对李振华的不满稍去。
李振华虽然年轻,但人情事故面面俱到。称刑司令为老前辈,刑司令是29年的党员称得上老前辈。刑司令向李振华汇报了冀鲁边区的情况。
冀鲁边区是由河北省津南地区的部分县,与山东省北部的部分县合并形成的一个战略区,亦称“津南、鲁北地区”。它东临渤海,西胁津浦,南屏黄河,北迫平津。早在1937年7月,乐陵县黄夹镇拉起冀鲁边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这是我党在该地区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后国共合作,部队改编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31抗日游击支队”。委任邢仁甫为支队司令,王昭明为副司令。38年7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永兴支队和津浦支队来到冀鲁边区。和第31抗日游击支队混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建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同年9月,八路军115师抗日挺进纵队来到边区。38年10月,调整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肖华任书记。又建立了中共冀鲁边区特委,发展到现在已经下辖了19个县(工)委。39年10月至40年3月,“挺纵”主力从冀鲁边区转往鲁西、鲁南、湖西。冀鲁边为鲁西、鲁南输送了近1万名干部、战士。
历史上挺纵从冀鲁边抽调了2万人,主力走后,整个边区武装仅有两个营、两个县支队,一个警卫连,共1500余人。在日伪顽三方夹击下,冀鲁边区受损严重,边区已完全陷入被敌分割封锁的局面,形势严重恶化。留守部队组成的挺纵六支队,由刑司令带领下独立发展,恢复了根据地。所以邢司令说冀鲁边是老子打下来的不是空话。部队发展后改编为115师教导六旅,邢任旅长。之后冀鲁边区改为军区刑任司令。
这一世,因为新四军提前进入山东发展,115师无需从冀鲁边区抽调2万人。冀鲁边区发展比较平稳,地方武装有1万多人,地方党委也很完整。主力部队教导6旅,下辖十六、十七、十八3个团,还有一个直属特务营:回民支队。
李振华带邢司令去检阅了409赵杰团,邢司令双眼发亮,他以前没有和沂蒙军区近距离接触过,只听说过沂蒙军区兵强马壮,却没见过我党哪支部队的装备有这么好的。从检阅的情况来看,与冀鲁边区部队相比。战斗力只高不低。
邢司令知道609团是从沂山军区调过来的,于是就问李振华:"司令,清河军分区的部队与409团比战斗力如何?”
李振华答道:老前辈,整个沂蒙军区部队都经过大规模混编,主力团战斗力都差不多,装备也是一样的。"
李振华手指着609团二营,又说道:"二营前不久就是清河的部队。半月前才从清河军区对调过来的。
邢司令仔细观察了二营,李振华说的果然不错,二营与其他两营比,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并不逊色。邢司令道:司令,能不能冀鲁军区也装备这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