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的学校和军营修建的很快,二三天的工夫就搭建好了,期间也有村民过来帮忙建学校,杨文翰也没有拒绝。学校建好后开始招生了,村里有十来个孩子进了学校。杨文翰还贴心的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砂盘、一叠纸、一支毛笔。孩子们先在砂盘上用树枝学写字,学好了才会用到纸笔。当朗朗的读书声学校传出来,薛庄的村民露出了笑容。
杨文翰命令部队,除了训练之外,都要去帮村民做事,砍柴、挑水、打扫、修路都可以。军队买了布匹之后,分发给村民按统一的样式制作军鞋。薛村的村民逐渐感受到这支部队的不同,部队的政工人员趁势进村宣传抗日,组织民众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妇救会、民兵、儿童团等组织飞快的建立起来,并在以薛庄军营为中心的区域内快速的扩散开来。
期间二团、三团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三团分散驻扎在蒙山、二团驻扎在沂山。按杨文翰的指示三个团随即在各自的防区发起了剿匪战役。山东的晌马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无可奈何,短短一个月剿灭大大小小二十多股土匪。通过相互揭发、群众举报,对罪大恶极的、有血债的在老百姓面前公审处决,其它的集中改造,挺进纵队屯垦还需大量劳力。改造表现好的,也确定没有大恶的,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也有愿意愿留下来的,经过甄别分散加入队伍。经此一役、沂山、蒙山、抱犊崮社会风气大好,周边土匪听说了挺进纵队的手段,纷纷远遁。百姓安全感大增,对新四军的好感也大增。部队也在剿匪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练和发展,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粮食,一举两得。
挺进纵队来到山东后,军队武装工作队随即与地方党委合作,到驻地各村镇走访、宣传抗日,布置减租减息,建立民兵组织。同时展开对汉奸武装、伪军的侦察,引导正规部队对汉奸、伪军突袭。周边汉奸、伪军人心慌慌。有不少老百姓加入新四军队伍,地方党组织也选派游击队员加入,有些被原先打散的游击队听到消息也聚扰了过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三个团接收了2000多人的入伍。
稳定了沂山、蒙山、的局势后,杨文翰命令二团逐部由沂山逐步向南发展,三团由蒙山逐步向北发展。
杨文翰向皖南军部报告了这段时期部队的发展,并向军部提出将更多的部队调往山东,还有希望在蒙山建设兵工厂,重点提出将熊大正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调往山东。
皖南军部,项英看到杨文翰的电报越来越放心,军部与挺进纵队几乎是每天都有电报来往,杨文翰的电报都是放在一个文件盒内,项英对于沂山、蒙山根据地建设非常重视。从发来电报中,项英知道了挺纵队的快速发展。杨文翰的动作太快了,短短不到一个月就在山东站住了脚,这一步关键的棋走对了。虽然现在皖南局势紧张,大通日军已准备向东进攻铜棱,芜湖日军向西进攻繁昌。但他还是同意杨文翰的计划。军部命令一支队近期调二团过江北上,另有原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熊大正等三十多名高级知识分子随行。经苏北去山东,建制划归山东挺进纵队。江南指挥部也要做好北上苏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