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什哈德上空的电磁频谱突然变成沸腾的汤锅。
拉卡空军的歼16D电子战飞机率先掀开序幕,他配合运9电子战飞机把俄军战机彻底变成了瞎子、聋子。
“各单位保持静默!切换备用频段!”
俄军地面指挥车中,俄军指挥官焦急的下达着指挥命令。
部署在前沿的 “克拉苏哈” 电子战系统立刻启动,定向干扰波束如出鞘利剑,精准刺向拉卡炮兵的超短波通信频道。
拉卡炮兵阵地的通信耳机里,原本清晰的坐标指令突然被尖锐的啸叫吞噬。
炮兵营指挥官抓着通讯器大声嘶吼。
“豪猪三号!听到请回答!方位角 312,高程……”
话音未落,信号就像被狂风撕碎的纸片般消散。
前方隐藏的潜伏人员通过电子设备锁定俄军炮群位置,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坐标数据卡在传输链路中。
加密跳频电台的频率切换节奏被俄军干扰波打乱,每一次尝试通信都如同在迷宫中冲撞。
“他们在模仿我们的跳频规律!”
拉卡电子战通信参谋额头冒汗,手指在频谱分析仪上飞快滑动。
“增强电子对抗强度,给我们启用自适应跳频模式争取时间!”
当电子战指挥中心命令下达后,运9电子战飞机立刻响应,机身相控阵天线转出银灰色的弧光,上千个频段同时发起冲击,试图在俄军的干扰屏障上撕开缺口。
随着双方电磁空间的攻防力度加强,双方的电子战攻防进入白热化阶段。
俄军“摩尔曼斯克BN” 系统的巨型天线阵列在荒漠中展开,如同钢铁丛林里的巨兽,持续释放着兆瓦级的干扰能量。
一瞬间,马什哈德地区的电磁环境更加复杂、混乱,区域内的短波通信直接停摆。
拉卡的歼16D打开加力,不断变换阵位实施抵近干扰,双方的频谱争夺在毫秒级的时间尺度上激烈碰撞。
当俄军短暂压制拉卡炮兵通信时,拉卡的电子战飞机同步干扰俄军导弹的制导信号。
而当拉卡试图恢复指挥链路时,俄军的反辐射导弹已沿着电磁波轨迹呼啸而来。
就在这片混乱的电磁迷雾中,两架彩虹无人机正贴着云层边缘巡航。
彩虹4无人机担任警戒,机腹的合成孔径雷达持续扫描地面,实时标注着俄军电子战设备的位置。
后方的彩虹5则将电子战吊舱切换至 “静默监听” 模式,如同耐心的猎手,在数百个频段中捕捉着转瞬即逝的信号漏洞。
“俄军‘克拉苏哈’在1.2GHz 频段有 0.3 秒的切换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