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时间,大洲国的“希望学堂”遍地开花。
无论城乡村,只要是大洲国的百姓,无论贫富,无论男女,都能免费入学读书识字。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学堂。
但男女核心科目——识字、算术,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
老师们不光传授书本知识,还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大学院里,各行各业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者,更是实际操作的能手。
如今的大洲国人才济济,日新月异。
而建昌洲军工厂的工匠们如今并非只是埋头苦干的匠人。
他们中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大学院的特聘先生。
他们也许文化不高,但他们有着过硬的制作武器本领。
他们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最新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给学生们。
短短几年时间就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军事人才。
大洲国,真正成为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国家。
这些年大洲国的繁荣昌盛,在周边国家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其中,与大洲国最是要好的东陵国,更是深受触动。
东陵国的帝君尧,也就是那位曾经与宝妞有过数面之缘的少年帝王,如今也已是二十出头了。
他深知大洲国强大的根本在于其先进的教育和技术。
去年秋天,帝君尧亲自率领使团,抵达大洲国京城。
御书房内,光庆帝与帝君尧相对而坐。
“皇上,短短几年时间,大洲国之强大,令人佩服啊。”
帝君尧眼中充满了敬意,又说:“贵国日新月异,尤其在教育一道,更是走在了天下前列。”
光庆帝捻须微笑:“过奖了。此乃大洲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的功劳,也有我大洲国皇太女宝妞的先见之明。可不是朕的功劳。”
帝君尧看向一旁的宝妞,她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眉宇间尽是自信与睿智。
“皇太女的功绩,世人皆知。”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提出请求:“我们东陵国希望能向大洲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本君与我国几位重臣商议,并得到他们的同意。想安排东东陵国的一些贵族子弟,以及那些有学习天赋的平民人才,过来大洲国学习深造。不知皇上能否应允?”
光庆帝听罢,看向宝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