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庆帝心中的怒火,顿时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欣慰与骄傲。
讲台上的韩明德,对那群“朽木”失望透顶后,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一直认真听他讲课的学生身上。
他决定不再理会那些纨绔学生,专心为这两个可造之材授课。
他抚了抚胡须,提出了一个问题:“《资治通鉴》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老夫方才所讲贞观一朝,唐太宗能开创盛世,其‘以人为镜’,善于纳谏是为关键。”
“那么,谁能说说,魏征屡次犯颜直谏,为何非但没有惹来杀身之祸,反而能得帝王信重?”
“这其中,为君者与为臣者,各需具备何等品质?”
这个问题颇有深度,不仅考验记忆,更考验理解与思辨能力。
问题一出,整个明德堂内一片死寂。
台下睡着的依旧在睡,醒着的也大多面面相觑,或低头看地,或抬头望天,无人敢与太傅对视。
就在这时,一只白嫩的小手“唰”地一下举了起来。
是宝妞!
韩明德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温和道:“皇太女,请讲。”
宝妞“噌”地一下站起来,清脆的声音响彻整个学堂:“我觉得呀,那个魏征敢说真话,是因为他知道唐太宗是个好皇帝,心胸跟大海一样宽阔,听得进批评!”
“要是换个小肚鸡肠的皇帝,他敢说一句,脑袋就搬家啦!所以,当皇帝的,首先要大度,不能小心眼!”
她的话语带着孩童的直白,却一针见血。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当臣子的嘛,那肯定得是真心为了国家好,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才去顶撞皇帝。”
“魏征是个大忠臣,他说的都是对国家有好处的话,所以唐太宗才喜欢听!”
一番话说完,她得意地挺了挺小胸脯,坐了下来。
“好!说得好!”韩明德抚掌大笑,“皇太女殿下见解独到,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为君者是需有容人之量,为臣者是需有忠君爱国之心,二者缺一不可!没想到皇太女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窗外的光庆帝听得龙心大悦,脸上笑开了花,对身边的大臣们低声道:“听见没?朕的宝妞,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大臣们纷纷附和,开始拍马屁连连称赞皇太女殿下天资聪颖,见识不凡。
韩明德对宝妞的回答十分满意,又看向顾念仁,想再考校一下这位新来的伴读。
“方才皇太女论其理,甚是透彻。那老夫便来考一考记诵功夫。《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魏征上疏论时政十事,其疏文洋洋洒洒,鞭辟入里。哪位学子,能为众人背诵其中‘论百姓疲劳’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