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地的卫国城邑皆为飞地,以往太平时,凭借卫国的霸道和威势,各城守军倒还没什么感觉。
但如今谣言汹汹,四周诸侯国也明显加强了军备。
郑、姜两国原本还在敌对,突然也进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这一切都让卫国守军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而此时,秦国各城,已经选拔了一批能言善辩之士,秘密潜入这几座城邑县城内,面见卫国守将或者主官。
内容很简单——
秦国对于卫国,一向是恭敬有加,但如今诸侯合纵攻卫,已经是天下大势。
只不过秦君仁厚,不忍刀兵相加。
因此只要卫国守军自愿撤出晏地,将所在城邑交付秦国,那么秦国便可以让出通路,让他们自由返回卫国本土。
这一计策,是由孙武、诸葛亮联合制定。
借助如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态势,加上此起彼伏的谣言,营造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局面。
随后又借助严洛一直以来维持的“仁义之君”光环,彻底瓦解卫国军队的战斗意志。
当然,光是这样并不够,最后的杀手锏,则来自于郭开!
郭开在成为公子修红人之后,悄悄收集了卫王麾下负责撰写诏令官员的书简、帛书,设法送回过秦国。
书简和帛书上的字体,基本上是卫国常用的花篆,这个很容易仿造。
稍微有点技术难度的,是卫王印章样式。
不过,恰巧,印章用的就是当初严洛赠送给卫王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
秦国想要造的一模一样,并不难。
所以五月初,正当姜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起兵攻打卫国飞地银安城时,一名伪装成庶民的使者匆匆持着一份帛书进入银安城内。
而上面,则是从万寿紧急发出的勤王诏令!
原本就不想继续待在晏地煎熬的卫国守军顿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当下便决定立刻集结全部军队,借道秦国,返回卫国本土,勤王救驾!
此时此刻,这些卫国将士哪里还会管晏地富庶不富庶。
就如同当年杨广麾下的将士们,江都再好,都比不过老家香啊!
而且他们也不是弃土不守,完全是要勤王救驾!
既保全了名份,又顺从了内心,两者兼得,将城邑让给秦国,让的那叫一个毫无负担!
而其余各城,凤梧、山阳、黄县,不过数日时间,便悄无声息的改旗易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