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凭良心讲,在古代能说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句话的,已经不愧为至圣先师的美誉!
而且孔子当时对于儒家学子的要求,可不是后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腐儒能比的。
比如孔子是以民为本,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孔子提倡 “圣之时者”,主张根据时势调整行为(如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反对僵化教条。
倡导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重实践与多学科学习,主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从来不会让儒家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反而身体力行,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将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孔子强调 “行” 为学习之本,主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鼓励通过实践验证知识。
他曾向老子问礼、向郯子学官制,提倡 “和而不同”,尊重多元思想、包容开放。
后世各种让人对儒家产生刻板印象的行为,反而大多是假借圣人名义,进行扭曲、篡改的结果。
比如三纲五常的等级森严制度、比如违背有教无类以权贵为先的愚民政策。
这些反而是和孔子理念背道而驰的行为。
如今秦国学部有名无实,只有在各城邑、县城之中设置了蒙学教师、教谕。
但本质上还是最为基础的扫盲学习班类型。
如果有孔子这种大家在学部任职,教育方面,严洛可以省心不少。
消耗了2000召唤点,严洛召唤出了孔丘。
“本世界儒学乃天外来客以孔子之名传播,儒家学说之中,孔子本名将被隐去。
孔丘将以秦国普通书吏的身份出现,现为议政大殿录事书吏。”
天外来客,有点意思,其实严洛自己又何尝不是天外来客呢?
而孔丘的官职,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小官,本质上就是抄写记录朝政事宜的书记官。
严洛当下便召孔丘前来。
片刻之后,一名身高一米九以上,体格彪悍,面容温和,气质不俗的中年男子便来到严洛身前。
“丘,参见君上!”
孔丘这体格,比很多武将都要彪悍。
而且行礼之时,动作、神情一丝不苟。
“免礼,寡人知你素有大才,只做个录事书吏,实在屈才。
如今秦国百废待兴,尤其百姓大多大字不识。
寡人虽在各地设置教谕、蒙学教师,但毕竟需要有人统筹相关事宜。
寡人先任命你为正六品学部员外郎,一来招揽百业人才,一起编纂蒙学、经济、算学、水利等各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