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班唐琳特意骑车拐了过弯,路过粮站的时候进去瞧了瞧,发现里面只有几个人在凭粮本领粮。
“没几个人,我们也趁着今天把这个月的粮食弄回家。”
对此,冷卉没意见,她转身出去,把卡在后座上的布袋子取了下来,这是她们这段时间一直卡在后座上的,平时坐车起到防震的作用,来粮站就可以用来装粮食。
上个月刚从冷家分出来,唐琳母女吃的基本都是粗粮,从这个月开始,母女俩都有工资和福利,自然不想全部买粗粮。
“这个月你想领什么粮食?”唐琳问拿着布袋进来的冷卉。
冷卉看了眼挂在墙上的价格,大米0.16/斤,小麦面粉0.16/斤,玉米面粉0.10/斤,玉米碴子0.08/斤,高粱面0.06/斤。
粮食是真的便宜。
只不过这个时代光有钱还不行,得根据粮本上的数量购买。
有些人口多的家庭,即使粮食不算贵,他们为了节省也会选择大多换成粗粮。
就如唐琳和冷卉搬出来的第一个月,为了够她们母女俩吃,硬生生的换成了粗粮。
“这个月我们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就买大米和面粉,再买十斤玉米碴子,这个用来熬粥味道还是不错。”
唐琳和冷卉现在都是技术员,两人的粮食配额都是每月28斤,只不过唐琳的级别高一级,她的福利稍比冷卉要好。
她们这边商量好,前面的人陆续买了粮食,轮到她们的时候,唐琳直接要了28斤大米,18斤面粉以及十斤玉米碴子。
准备称粮的粮站工作人员,听了她报的数量微愣了一下,在这个大多数人都选粗粮的情况下,竟然碰到一个如此不会持家的女人。
但到底没说什么,直接帮忙称粮。
交了钱,粮本上盖上已领的红章,母女俩提着粮食出了粮站的门市部。
三袋粮食按重量,交叉挂在前面横杠上,重量平衡,等会方便骑行。
冷卉觉得这个年代在城里的代步工具最方便快捷的只有自行车,母女俩两人一辆车有时也不太方便。
她想着怎样去弄张自行车票,再攒钱买辆自行车,如果有自己的自行车,想去哪儿方便多了。
“唐同志,冷同志,你们这是领粮食来了?”
唐琳刚准备踢开自行车撑脚,旁边经过的一辆自行车突然在她们旁边来了个急刹车。
母女俩转头看去,发现对方穿着扎钢厂的工装。
也就是冷永康的同事,叫什么邓建设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