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旧城残破,徐庶提议:“当仿白道城冰筑之法,以砖石加固,使胡人服役筑城,既耗其力,又使其渐习汉技。”
于是,数万汉民与胡人共同修筑新城:
汉民负责规划、指挥(因胡人不通筑城之术)。
胡人壮丁采石、运土、夯基(使其无暇作乱)。
工匠教授胡人制砖、砌墙(潜移默化使其接受汉技)。
同时,屯田政策推行:
汉民领熟田,胡民垦荒地。
汉民种麦、粟,胡民牧羊、马(但须向官府交税)。
一年之后,云中郡城墙高耸,田亩井然,汉民安居,胡民渐驯。
五)教化胡民:习汉字,改汉俗,穿汉服。
程昱认为:“欲使其永服,必先改其心。”遂设“汉学堂”,令胡人子弟入学。
教化之策如下:
1. 胡人孩童,凡满六岁,必入汉塾,习《千字文》《孝经》。
2. 胡人男子,若想为吏、为兵,须通过汉文考核。
3. 胡人祭祀之俗,渐以汉礼替代(如改祭长生天为祭炎黄)。
4. 优秀胡生,可入汉籍,改汉姓(如匈奴刘氏、鲜卑慕容氏等)。
起初,胡人抵触,但见汉官赏罚分明,且通婚者地位提升,渐渐有人主动送子入学。
(六)功名马上取:云中郡的崛起
三年之后,云中郡已成塞上雄城。汉民增至十万户,胡民半数能说汉话,部分甚至自认“汉人”。
吕布练兵十万,其中胡骑三万,皆效死力。张辽镇守北疆,胡人不敢犯边。
云中郡新城工地上,从江南逃难来的王匠师正在教授胡人夯土技巧。当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版筑"二字时,围观的白匈奴青年忽律突然跪下,以生硬的汉话请求:"请...教...更多..."这个瞬间被程昱写入《化胡录》,成为新政象征。
春季开冻时,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畜会"在云中城外举行。汉民展示着曲辕犁耕出的笔直田垄,胡人则驱赶良马表演套索绝技。吕布将获胜胡人马鞭与汉农镰刀交叉捆绑,高悬城门之上,宣布:"此乃新政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