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闻言,心中不禁一喜,连忙追问道:“哦?不知是何等喜事?还望主公明示。”
吴笛笑道:“徐先生的母亲已抵达晋阳城外,预计两个时辰后便可抵达城中。我特意前来告知此事,想请徐先生一同前去迎接。”
蔡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喜道:“元直兄时常念叨着他的母亲,如今终于得以团聚,实乃一大幸事。他此刻正在后院授课,我这就带主公前去寻他。”说罢,蔡琰便引着吴笛朝后院走去。
二人穿过回廊,来到后院学堂。透过窗棂,可见徐庶正手执《春秋》,向十余名学生讲解经义。他身着青色长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却透着坚毅。听到脚步声,徐庶抬头望来,见是吴笛,连忙放下书卷迎出。
“主公亲临,庶有失远迎。”徐庶见到吴笛,连忙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敬。
吴笛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扶起徐庶,微笑着说道:“元直不必如此多礼,你我之间不必拘泥于这些俗套。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徐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主公,不知是何好消息?”
吴笛面露喜色,缓声道:“元直,你的母亲已经到了晋阳城外,预计再过两个时辰,就能抵达南门了。”
徐庶闻言,如遭雷击一般,身体猛地一颤,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嘴唇微颤,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母亲……母亲真的来了?”
吴笛用力地点点头,肯定地回答道:“千真万确,我怎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呢?我已命人在城中备好住处,还特意准备了一些颖川风味的菜肴,以解令堂的思乡之情。元直,咱们这就去南门迎接令堂如何?”
徐庶激动得双手微颤,转身对学生们道:“今日课业到此,你们且回去温习。”又对蔡琰道,“文姬,能否劳烦你代我监督这些孩子?”
蔡琰温柔一笑:“元直兄尽管去。母子团聚乃人伦大事,这里有我照应。”
三人出了校门,吴笛命人备好马车。徐庶却道:“庶愿骑马前去,能早些见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