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唐家一串的板车,那颗好打听的心就激动起来了,环顾一圈,挑上了吴兰兰。
“丰收家的,你们这车上堆得这么高,肯定有不少粮食吧?”她声音不是很大,脸上一副八卦的神色。
周围的人也听到了,或悄悄竖起耳朵偷听,或跟赵大娘一样目光炯炯盯着吴兰兰。
吴兰兰一脸憨厚,刚要回答赵大娘,想到婆婆平时教导的财不露白的话,又咽了回去。想扯个幌子搪塞过去,但这真不是自己擅长的,嘴巴张张合合憋不出一个字。
唐明月刚好过来找她娘,见状出口替吴兰兰解围。
“赵奶奶说笑了,村里人谁不知道我们家人多,又能吃,我家奶天天都愁粮食不够吃呢。这几年地里收成又不好,哪里能剩下多少粮食。"
"车上的都是家里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们舍不得扔,想着家里人力气大便都带上了。就连冬天的厚棉被和平时囤着给老牛吃的干草都拉上了,所以才堆得那么高。”
唐明月拉着吴兰兰的手安抚着摸了摸,接着道:“哪里像您家,大柱叔和二柱叔都是能干的,三辆板车上堆的都是粮食。日后指不定我家还得向您借粮食呢。”
唐明月不仅干活利索,嘴皮子更是厉害,三言两语便将矛头指向赵大娘家的粮食。
周围的人听着很有道理,唐家虽然有七辆车,但车上能看见的都是铺盖和干草等东西,一个粮食袋子也没见到。
赵大娘家就不一样,三辆板车上粮食袋子堆得比人高,由赵大娘的老伴和两个儿子推着。她跟其他两个儿媳妇则是挑着其他杂物,两个八九岁的孙子身上也背着一个小包袱。
赵大娘听到唐明月夸她两儿子能干,刚想谦虚几句,就被接下来借粮的话给噎住,她讪讪笑道:“哪里哪里,我家粮食也吃紧呢。”
边说边朝着大孙子走去,“不跟你们聊了,我家大孙子找我。”
笑话,这事可不能应,这年头粮食就是生命,怎么能轻易就许诺借给别人家呢。
吴兰兰见赵大娘走了才松了一口气,还好女儿过来了。
唐溪月在旁边暗暗学习,自己跟原主都一样,是个嘴笨的,跟熟悉的人交流没有问题,但碰到像赵大娘这样子的,怕是也只能跟大伯娘一样手足无措。
说话期间又有几户人家或推着板车或挑着东西过来,唐溪月的目光落在一个清隽的少年郎身上。
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身高跟唐溪月差不多,一米七出头,但是因为身体比较瘦削,看上去比唐溪月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