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伟目送着王二离去的背影,眼中交织着复杂难辨的情绪:疑惑、不甘,还夹杂着几分怒火。
就在几日前,中秋诗会的余韵还在长安城中回荡。张小强的四诗一文,如同春风拂过大地,迅速传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不久,这阵风又翻山越岭,吹到了洛阳。这四诗一文——尤其是那首意境深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篇铿锵有力的《破阵子》以及那篇磅礴大气的《阿房宫赋》——在文人墨客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仿佛洛阳的文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花。
黄程伟,身为洛阳文坛的泰斗,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听闻了这四诗一文的消息。他本不屑一顾,但心中的好奇驱使着他细细品读。然而,当他逐字逐句地品味这些作品时,内心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华与情感,犹如一股清流,冲刷着他长久以来被世俗污染的心灵。
可是,随着张小强这四诗一文在洛阳的传播,这位名不经传的落魄书生竟然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风头无两。街头巷尾,茶馆酒楼,无不议论着这四诗一文的精妙之处,赞美着张小强的才华横溢。
黄程伟身为洛阳文坛的大佬,地位显赫,平日里受到无数人的尊敬与追捧。然而,眼见着到处都在讨论这四诗一文,风头竟被这一个落魄书生抢去,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满与妒忌。
昨日,黄程伟如常般在学宫中悠闲地漫步,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地面刻下他身为大儒的权威与地位。他的目光在四周巡视,学子们敬畏的目光如同阳光般洒落在他身上,他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内心并无多少波澜。
然而,当他走到一处幽静的庭院时,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他微微皱眉,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学子围坐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钦佩,仿佛正在挖掘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黄程伟心中疑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他走近后,才听清他们讨论的内容——竟然是张小强的诗句。他听着学子们热烈讨论着张小强的诗句,心中的疑惑渐渐变成了不悦。
他轻咳两声,试图打断他们的讨论。这几个学子听到声音,纷纷停止了讨论,回头一看,原来是黄程伟来了。他们立刻起身,拱手行礼,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