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老家彭山的说法:“泽泻田边的溪水,喝了不生砂石。”便联系沈亦明,希望合作研究。两人将泽泻提取物加入模拟尿液的溶液中,观察草酸钙结晶的形成——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
实验台前,沈亦明看着显微镜下的变化:没有泽泻提取物时,草酸钙结晶像杂乱的针簇,越聚越大;加入提取物后,结晶的棱角被“磨”得圆润,难以聚集成团,尺寸缩小了一半以上。“它能抑制结晶的成核与生长!”周明远激动地拍下对比照片,“就像给尿液加了层‘防护膜’,不让结石长大。”
他们在临床中验证:让反复发作的肾结石患者,每日服用小剂量泽泻提取物,半年后,复查发现结石复发率下降了62%,尿液中草酸钙结晶的数量也显着减少。有位患者感慨:“喝这药,尿都觉得清亮,不像以前总带着沙子似的。”
周明远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文,引用了明代周澹园“泽泻洁净水道”的记载:“古人虽不知草酸钙为何物,却通过实践发现其防石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泽泻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竞争性结合钙离子,阻止结石形成——这是‘实践先于文献’的又一明证。”
第七回 新药问世 古今对话
2005年,第一款以泽泻为主要成分的降血脂中成药“泽脂宁”获批上市。药盒上印着两幅图:左侧是《本草纲目》中的泽泻插画,右侧是泽泻醇分子的结构式,像一场跨越时空的握手。沈亦明站在生产线前,看着自动化设备将泽泻提取物制成薄膜衣片,想起当年在实验室里手工萃取的日子,眼眶有些湿润。
临床反馈接踵而至:一位高血脂患者,服药三个月后,胆固醇指标恢复正常,他在感谢信里说:“以前吃西药总觉得胃里烧得慌,这药温和,像老家喝的泽泻茶,不知不觉就好了。”还有位冠心病患者,坚持服用“泽脂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体积缩小了15%,医生说:“这是中药‘治未病’的现代体现。”
几乎同时,用于预防肾结石的“泽石通”颗粒也进入市场。它采用泽泻提取物与金钱草配伍,既延续了明代“泽泻配海金沙”的古方,又用现代工艺去除了草腥味,更易服用。河南的一位结石患者,服用半年后,不仅没再复发,还发现尿液中的泡沫少了,他笑着说:“这药把我尿里的‘小石头’都化没了。”
药企深入彭山、建瓯等地,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沈亦明带着团队下乡,教药农按“指纹图谱”种植:“这株的泽泻醇含量达标,那株的三萜类成分不足,得调整施肥方案。”药农们起初不解:“以前凭经验种,现在还要看‘图谱’?”但看到优质泽泻的收购价高出三成,便跟着学了起来——传统种植经验,在现代检测技术的加持下,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