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植物学特征、科属分类及生长特性如下:
一、植物科属
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于菊科(Asteraceae)苍术属(Atractylodes)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苍术属中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物种之一。
二、同属科属种类
苍术属约有7种,我国分布有5种,常见种类包括:
1. 白术(A. macrocephala):药用主流种,以根茎入药,栽培为主。
2. 苍术(A. lancea):又称南苍术,野生或栽培,根茎入药(传统“赤术”来源)。
3. 北苍术(A. chinensis):分布于北方,根茎入药,功效与苍术相近。
4. 朝鲜苍术(A. koreana):分布于东北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作药用。
5. 鄂西苍术(A. carlinoides):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药用记载较少。
这些种类在形态上相近,但白术因栽培历史久、根茎肥厚、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白术内酯)含量高,成为中医“健脾燥湿”的核心药用种。
三、生长环境
白术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高温高湿和干旱,具体环境要求如下:
1. 气候:适宜生长温度15-22℃,耐寒性较强(可耐受-10℃短期低温),但不耐暑热(超过30℃生长停滞);年降水量需800-1200mm,忌积水。
2. 土壤:偏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土,pH值5.5-7.0(微酸性至中性);黏土或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易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