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黄芪最早是什么时间发现的

黄芪最早是什么时间发现的(2 / 2)

黄芪最早在哪个文献中被记载?

黄芪最早被明确记载的文献是西汉初年的《五十二病方》。这部中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学着作于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成书时间早于《黄帝内经》,其内容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书中“疽病方”以黄芪为主药治疗骨疽,并根据不同症状调整剂量,如“肉疽倍黄芪”,体现了早期辨证用药的思想 。

一、《五十二病方》的记载细节

1. 具体应用场景

该书在“疽病”章节中,用黄芪配伍白蔹、芍药、桂等七味药物,针对骨疽、肉疽、肾疽等不同类型,通过调整主药剂量实现精准治疗(如“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 。这种“同病异治”的思路,标志着黄芪在外科疮疡治疗中的系统化应用。

2. 文献价值与历史地位

《五十二病方》共记录283个医方、254种药物,其中外科疾病占比最高,而黄芪在治疗痈疽、溃疡等外科病症中尤为突出 。其出土填补了先秦至汉代医学实践的空白,证实了黄芪作为外科要药的早期应用,早于《神农本草经》约200年。

二、与《神农本草经》的对比

虽然《神农本草经》(汉代成书)首次将黄芪列为“上品”,并系统总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等功效 ,但其记载晚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更多从理论层面将黄芪纳入药物体系,而《五十二病方》则提供了更早的临床实证——例如,《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用于治疗“肉疽”的剂量调整方法,在《神农本草经》中未见详细描述。

三、名称与品种的历史考证

1. 名称演变

黄芪古称“黄耆”,《本草纲目》解释其名:“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五十二病方》中虽未明确使用“黄耆”这一名称,但根据方剂配伍和疗效描述,现代学者通过本草文献比对,确认其记载的正是黄芪。

2. 品种溯源

结合历代本草(如《本草图经》《植物名实图考》)及现代植物学研究,《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的原植物与现代药用品种一致,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这一结论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植物标本分析得到进一步支持。

最新小说: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他又争又抢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