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麻姑种麻黄》下卷

《麻姑种麻黄》下卷(2 / 2)

一日,张仲景途经南阳郊外,见一位老农用麻黄煮水时,总要加入几枝桂枝。“先生有所不知,”老农笑道,“麻黄性子烈,如野马,桂枝性温甘,如缰绳,两者同煮,发汗才稳当,不伤身子。”张仲景茅塞顿开:“草木也需配伍,如君臣佐使,各司其职。”

他回到医馆,反复试验:以麻黄为君,辛温发汗;桂枝为臣,助麻黄解表,兼温通经脉;杏仁为佐,降气平喘,防麻黄过散伤肺;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护住脾胃。四药相配,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麻黄汤”。

有个猎户染了伤寒,高热如焚,咳喘不能平卧,服麻黄汤一盏,半个时辰后便汗出热退,咳喘大减。张仲景记录此案时叹道:“麻黄之功,不在独勇,而在合群。麻姑种此草,必是盼它与其他草木相济,方能尽其用。”他将麻黄汤写入《伤寒杂病论》,特别注明:“若脉浮紧,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乃‘因证施治’,不可盲从仙药之名。”

下卷第三回:孙思邈沙漠寻真种 炮制药性悟阴阳

唐代药王孙思邈,晚年隐居终南山,却听闻西域有“怪病”:病人高热咳喘,服麻黄汤竟无效,反而烦躁不安。他疑心是麻黄品种有异,遂带弟子远赴漠北,寻找麻姑当年种下的“真麻黄”。

行至漠北沙原,见当地牧民采收麻黄时,总要将新鲜茎秆埋入热沙中煨烤,再取出阴干。“仙药性子烈,”老牧民说,“生麻黄如烈火,烤过之后如温火,不伤喉咙。”孙思邈取生麻黄与煨麻黄分别煮水,果然:生麻黄辛烈呛喉,服后汗出如注;煨麻黄辛温缓和,发汗平稳,且咳喘减轻更明显。

“原来炮制能改药性!”孙思邈顿悟。他让弟子记录:“麻黄生用,发汗力峻,宜于寒邪极盛者;蜜炙后,辛温稍减,润肺平喘之力增,宜于体虚咳喘者。”这正是麻姑“制其偏性,存其药性”的深意——仙药虽好,也需因人、因时调整,方能合于医道。

在漠北,孙思邈还发现麻黄与石膏配伍的妙用:有个患儿高热咳喘,鼻翼扇动,服麻黄汤后反增烦躁,他遂在方中加入石膏,清热泻火,竟一剂而愈。“此乃‘麻杏石甘汤’,”他对弟子道,“麻黄辛温发汗,石膏甘寒清热,一温一寒,相反相成,可见草木无绝对寒热,全在医者调配。”

下卷第四回:时珍踏遍山川考 本草纲目释源流

明代李时珍,为修《本草纲目》,踏遍名山大川,亲自考证每一味药材的源流。他对麻黄的记载存疑:为何《神农本草经》言其“生于沙原”,而南方丘陵也有生长?为何有的麻黄发汗力强,有的却温和?

最新小说: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他又争又抢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