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对所有人都热情招待,却有“三不”:不卖、不分苗、不允许过度攀折。“这草是望崖村的,”他总是笑着解释,“它的根在这里,离开青石就活不成了。想看,随时来,我给你们泡茶赏花。”
对来写生的大学生,他格外耐心。指着石斛的茎节说:“你看这节,要画得有顿挫,像老秀才的脊梁,挺得直;这花瓣,边缘要虚一点,像被风吹过,带着仙气。”大学生们画累了,他就讲石斛在鹰嘴崖的故事,讲它如何被碎石压弯仍不折断,讲它如何在风雨中守着石缝扎根。
有个学国画的女生,听着故事,忽然放下画笔说:“陈老师,我懂了,您让我们画的不是花,是‘不屈’——不管长在崖壁还是庭院,都要活得有骨气。”
陈默点点头:“对喽,人也一样,环境好时要开花,环境差时更要站直。”
他把大家画的石斛整理成一本画册,取名《崖生百姿》,放在村口的小卖部,供村民翻看。孩子们翻着画册,指着其中一幅说:“这是陈老师画的,像他给我们讲课时的样子,背挺得直直的。”
第八回 户纳曦光添吉庆,草木有情映民生
水泥路修到望崖村那天,正好是石斛花谢后的第十天。压路机开进村子时,陈默发现,青石旁的泥土里,落满了石斛的花瓣,被曦光一照,像撒了层紫色的碎钻。更奇的是,花谢后的茎顶,竟冒出了小小的蒴果,青绿色的,像挂着的小灯笼。
“这是要结果了!”陈默激动地给蒴果套上细纱袋,怕被鸟儿啄食,“这是‘崖生’给村里的贺礼啊。”
水泥路通了,村里的山货能运出去了,外面的游客能走进来。有个做电商的年轻人,看中了望崖村的生态,决定留下来开网店,专卖野生菌、山核桃,还把陈默的石斛花照片做成了网店的logo,说“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望崖村有株有风骨的仙草”。
网店开张那天,陈默的石斛蒴果正好裂开了,细小的种子像粉尘一样,被风吹得满院都是。年轻人抓了把种子,撒在村口新栽的樟树下,说:“让仙草的种子在村里扎根,以后咱村的日子,也能像石斛一样,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