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在《雪域草经》里补记:“业障草的苦,是让人体会‘苦谛’;浊水的淤,是让人体会‘集谛’;尿液的清,是让人体会‘灭谛’;忏悔的汤,是让人体会‘道谛’——这草不是药,是佛陀派来的‘业障导师’。”
第七卷:五蕴对应草身,十二因缘解业链
桑耶寺的经堂里,阿底峡活佛的画像前供着一束业障草,叶片上的露珠在酥油灯光下闪着光。次仁对前来求法的僧人说:“这草的根、茎、叶、刺、汁,对应‘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部分都是解开业障链的钥匙。”
(一)色蕴对应草身:治身业之淤
业障草的藤蔓粗壮,对应“色身的执着”。次仁用藤配当归,“藤通经络,当归补血,治因身业(如打人、推搡)引发的血淋,像解开捆绑身体的绳索。”
有个曾因斗殴入狱的牧民,出狱后得了血淋,次仁用这方治疗,“每喝一口药,就忏悔一次动手的错。”牧民痊愈后,成了寺院的护院,他说:“业障草的藤教会我——身体是用来护善,不是用来施暴的。”
(二)受蕴对应苦味:治受业之苦
业障草的苦味对应“感受的执着”。次仁用叶配苦参,“叶苦清口业,苦参苦清心业,像用苦茶醒酒,让沉迷的味觉清醒。”
有个总抱怨生活苦的老妇人,喝了这药,哭着说:“原来我吃的苦,一半是生活给的,一半是自己的怨语招的。”她后来在寺里帮忙,见人就说:“苦是良药,能让人看清自己的心。”
(三)想蕴对应藤蔓:治想业之缠
业障草的藤蔓缠绕对应“妄想的执着”。次仁用芽配石菖蒲,“芽疏肝,石菖蒲开窍,治因胡思乱想、恶念丛生引发的气淋,像解开缠在树上的经幡。”
有个僧人因杂念太多,得了气淋,次仁让他一边喝药,一边抄经,“每抄一个字,就扯断一根藤蔓的缠绕。”僧人痊愈后说:“业障草的芽像把小剪刀,剪断了我心里的乱线。”
(四)行蕴对应刺动:治行业之失
业障草的刺能动对应“行为的执着”。次仁用刺(焙干)配乳香,“刺化淤,乳香活血,治因行为失当(如偷盗、欺诈)引发的石淋,像用针挑出肉里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