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让弟子亲口尝草,体会其性味与道教“四气调神”的关系:“味苦能泻火(对应‘夏长’之气,清暑热),味涩能收涩(对应‘秋收’之气,固膀胱),性寒凉能清热(对应‘冬藏’之气,降浊阴),气清香能辟秽(对应‘春生’之气,升清阳)。”
- 春用芽(味微甘):助“春生”,解气淋初起;
- 夏用叶(味苦):助“夏长”,清热淋火毒;
- 秋用藤(味涩):助“秋收”,收血淋妄行;
- 冬用根(味甘):助“冬藏”,补劳淋虚损。
“药法自然,道法药行,”玄真总结道,“水官草的性味,暗合四季之气,这便是‘天人合一’的真谛。”
第六卷:七情配伍合丹道,祝祷禹步助药功
玄妙观的丹房里,药炉正熬着水官草配伍的汤药,药香与檀香交织,飘出窗外。玄真道长常说:“单草是药,配伍是丹,祝祷是引,三者合一,方能显水官解厄之威。”这便是道教“丹道配伍”与中医“七情配伍”的融合,在水官草的应用中,化作了独特的解厄之法。
(一)相须配伍:草配滑石,通淋如破竹
滑石是道教“解厄水丹”的原料,与水官草叶配伍,“草清热,滑石利水,像水官大帝的‘双剑’,斩尽湿热。”治重症热淋,玄真必用此配,踏禹步时念:“水官降草,滑石为佐,双剑合璧,热淋自破。”
有个烧窑工,常年在高温窑边劳作,得了热淋,尿痛如火烧,尿色深如浓茶。用此二药,喝了一盏茶的功夫,尿即通利,“像烧红的铁投入冰泉,‘滋啦’一声,火退水畅。”他感叹:“这药比窑里的凉水还解渴,从喉咙凉到丹田。”
(二)相使配伍:草配牛膝,引药达病所
牛膝能“引药下行”,如道教“禹步踏罡”的方向指引,带着水官草的药力直达膀胱。玄真用此配治石淋兼腰膝酸软,“草破石,牛膝引药到腰,像信使引路,直捣病灶。”
老樵夫患石淋多年,腰如断木,用此药后,“先觉腰眼发热,再感尿道松动,像有只手把结石往外推。”三日后排出结石,腰也不酸了,他背着柴禾路过玄妙观,总要对着水官殿作揖:“水官草配牛膝,比山神的拐杖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