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成时,炉盖炸开九道霞光,每道霞光都凝结着《本草纲目》文字:“春参芽辛温入足厥阴肝经,夏参叶苦温入手少阴心经……”字迹由参的四气五味凝成,甘味如蜜写脾经、辛味似椒书肺经。王母取金丹置于姑娘舌上,丹体化作流光沿十二经脉周游,姑娘顿觉三百六十五穴与参根百二十条须脉共振,舌尖自发涌出五味——嚼春参芽觉辛中带甘、尝夏参叶感苦中藏温,恰合“五味入五脏”的至理。
第三回 六气璇玑参星斗 五运流转贯地天
六气璇玑台自地下升起,台心党参苗随岁星运转变换:甲年土运时,参根泛黄土色,须脉如脾络盘曲;乙年金运时,参叶显银芒,叶脉似肺经分布。王母转动璇玑,当指针指向“阳明燥金”位,参叶银纹突然加粗,姑娘太渊穴自动渗出露珠;指向“太阳寒水”位,参根墨纹泛起赤芒,丹田热流沿督脉上涌。更奇的是参苗随六气更替的变化——春风至则芽动如厥阴风木,夏暑至则叶张似少阴君火,秋燥至则精敛类阳明燥金,冬寒至则元藏若太阳寒水。
“参须三百六十条,对应地脉三百六十穴。”王母引姑娘俯视台底黄泉网络,见参须在土中摆出十二经脉图,太溪穴对应地下涌泉、太冲穴连接地脉龙脊。太行山脊线竟与督脉走向重合,山谷溪流恰似任脉,党参生长的灵脉谷正是人体小宇宙的倒影——参根如肾居北,参茎如脾居中,参叶如肺在西,参花如心在南,参须如肝布东,完全符合“天圆地方,人在其中”的中医宇宙观。
第四回 参仙化气合三才 天人同构证道成
北斗摇光星化作五色神砂,四序党参爆裂出五色仙童,合体为三丈高的参仙:头冠春参青芽、身披夏参赤甲、腰缠秋参银带、足踏冬参墨靴,左手托日月(对应心肾)、右手握星辰(对应肺肝)。“食我者,通三才之道。”参仙将自身融入姑娘体内,她顿觉身泛七彩霞光,升空望见太行群山浮现巨型经络图:秋参银叶对应肺经布于西方、夏参赤茎对应心经布于南方、春参青根对应肝经布于东方、冬参墨须对应肾经布于北方,中央黄土纹正是脾经所在,与自己的脏腑形成万点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