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成之时,炉盖炸开九道霞光,飞出九色仙童——每童对应五行之一,演示药性流转:青童持春参引气入肝,赤童捧夏参活血通心,黄童抱参须健脾和中,银童握秋参润肺降气,墨童揣冬参滋肾填精。九童绕炉三匝后,竟在丹炉内壁刻出《神农本草经》全文,每字皆由参的四气五味凝成,笔画间显映着药物归经的轨迹。
王母取金丹置于阿云眉心,丹体遇气化作流光,沿任脉下注丹田。阿云顿觉全身三百六十五穴与参的百二十条须脉共振,舌尖自发涌出甘辛酸苦咸五味,对应参的五味归经——甘入脾、辛入肺、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此乃“五味入口,各归其所喜”的真机。
第三回 六气璇玑参星斗 五运流转贯地天
王母引阿云至瑶圃的“六气璇玑台”,台心的参苗随五运六气自动变幻:甲己化土年,参根泛黄土色,根须如脾络盘曲;乙庚化金年,参叶显银芒,叶脉似肺经分布。“参应五运而变,”王母转动璇玑,天上岁星与参苗的青芒连线,“木运太过则参芽辛散,金运不及则参精酸收,此为‘上应天星,下合地脉’。”
当璇玑转至“阳明燥金”位,参叶的银纹突然加粗,阿云腕脉的太渊穴自动发热——此为秋金肃降之象;转至“太阳寒水”位,参根的墨纹泛起赤芒,丹田处暖流涌动——此乃冬水涵木之征。更妙的是参苗随六气的变化:风木气至则芽动,君火气至则叶张,湿土气至则根润,燥金气至则精敛,寒水气至则元藏,暑火气至则气充。
“汝看参须与地脉,”王母指台下的黄泉网络,“参须三百六十条,对应地脉三百六十穴,与人体经络同构。”阿云俯身望去,见参须在土中摆出十二经脉图,与自己的经络投影完全重合,参根中心的黄土纹正是人体中脘穴的位置。
第四回 参仙化气合三才 天人同构证道成
当北斗七星的摇光星转为五色,九叶灵参突然爆裂,从中飞出九色仙童,仙童们合体为“参仙”,身着四序华服,左手托日月,右手握星辰。“食此参仙,可通三才之道,”王母将参仙送入阿云口中,“天为阴阳,地为五行,人为脏腑,参合三者,故能调偏救弊。”
阿云顿觉身泛七彩霞光,升空时见自己的身体与参仙、天地星辰连成一线:头部对应参苗,为天;躯干对应参茎,为人;双足对应参根,为地。更奇的是,他的脏腑化作四季参精——肝为春芽青,心为夏叶赤,肺为秋精银,肾为冬元墨,脾为中央黄土,与天上的五星(木火土金水)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