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大宇宙,人身为小宇宙,”童子以露珠为墨,在石上画出太极图,“参芽青碧为木,得东方甲乙之气,对应人体肝脏。汝看这芽茎左旋,恰如肝经从足至头的循行;叶尖五出,合肝主筋、其华在爪之理。”此时,参芽突然发出青光,与天上岁星共振,阿云腕脉的肝经原穴(太冲)竟透出微光,与参芽的青芒连成一线。
童子摘下一片参叶,叶肉竟透明如绢,内中经络显映着“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五味图。“参芽味辛能散肝郁,微苦可降胆火,”童子将叶置于阿云掌心,“木能生火,食此芽可助春阳升发,恰合《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之旨。”阿云顿觉掌心发热,阳气沿肝经上行,至头顶百会穴时,竟看见参芽的青芒与岁星轨迹重合。
第三回 晨露采参循天道 七情和合顺木性
春分日破晓,童子带阿云采参芽。“采参需在卯时,”童子以玉锥轻撬参根周围的土壤,“此时阳气升发,参芽得木气最盛。”阿云见参芽根须自动收缩,根头渗出珠状津液,津液遇风成霜,在石上聚成“木生火”的卦象。童子取出昆仑玉盒盛放参芽,盒底刻着“木德”二字,参芽入盒时,盒身竟发出清越的“角”音,对应五音中的肝木。
“药物有七情,参芽需配柴胡、当归,”童子从袖中取出草药,“参芽与柴胡相须,增强疏肝之力;与当归相使,血行则气畅。若遇藜芦,则相恶而毒生,此乃五行中木金相克之理。”阿云见柴胡的茎叶如肝经般左旋,当归的根须似血脉分布,三者同置玉盒,竟自发组成“疏肝解郁”的药阵,阵中青气缭绕,与自己的肝经共鸣。
采完参芽,童子指向东方:“汝看岁星运行,今岁为丁壬化木之年,木气太过,当用参芽调之。”阿云望去,见岁星光芒强盛,而参芽的青芒与之呼应,顿悟五运六气之理——参芽的药性,竟能应天时而调人体之偏,此乃“天人合一”的真机。
第四回 食参轻身通经络 肝气条达焕新生
阿云依童子所言,将参芽与柴胡、当归同煎。药汁成青碧色,表面浮着赤黑二气,赤为木生火,黑为水生木。药香入鼻,阿云顿觉全身毛孔张开,肝气如春风拂柳,先前的胸闷胁痛竟随汗液排出,汗珠落地成青碧色,凝结为微型参芽。
“饮此汤,可通肝经三百六十五络。”童子递过玉盏。阿云饮下,觉青气从足大趾沿肝经上行,至期门穴时炸开,眼前浮现出人体经络全图,肝经如青藤缠绕,与参芽的脉络完全一致。更奇的是,他竟能看见自己的肝脏如青色玉壶,参芽的药性化作露珠滋润壶壁,壶中肝气条达,如春水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