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土结温脾止泻
村西的老叟泄泻五日,每日十余行,便质如水,夹着未消化的谷粒,周身冷汗不止。神农氏按其腹部,觉中脘处冷硬如石,遂从参根下掘出火土结——那结已长成心脏模样,表面火纹与土斑交错,握在手中竟有与脉搏同频的跳动。“此结得夏日龙火熏蒸,土气厚而火气柔,”真人以水为镜,镜中老叟的脾胃如寒潭结冰,“当以‘少火生气’之法,温而不燥。”
他将火土结切片,与炒白术、茯苓同煎,药汁成赤黄色,表面浮着一层油珠。老叟饮下三盏,腹中寒气竟如遇阳光般消融,随即排出黑绿色秽物,秽物中竟裹着数枚如蚊蚋的“暑湿虫”。少典取虫置于参叶上,虫遇叶中火纹立刻化为水汽。“此虫乃暑湿所化,”神农氏轻抚老叟背脊,见其督脉上的火纹已与参结共鸣,“火土结如釜底添薪,脾土得温则水谷运化,虫无所依便自灭。”
四、参叶散引邪外出
正当瘟疫渐退,忽有孩童染病,高热不退且神昏谵语,身上发出赤斑如锦纹。神农氏取盛夏参叶晒干研末,末中竟有细小的火纹游动,如暗夜中的流萤。“参叶得夏火之气,性轻扬而上达,”他以井水调末成糊,敷于孩童太阳穴与大椎穴,“此为‘天灸法’,借叶中火纹引邪从表而出。”
药糊刚敷上,孩童周身的赤斑竟化作青烟,顺着药糊的火纹向大椎穴汇聚。少典惊见青烟中浮现出无数暑热之邪的虚影,它们在火纹的灼烧下发出尖啸,最终化作紫黑浊气散去。此时,参叶药糊已变成焦炭,内里却透出金色——那是火纹将邪毒炼化后的痕迹。孩童睁开眼时,目珠清澈如洗,先前的赤斑已转为淡红,恰似参叶的火纹烙印。
五、阴阳相济贯长虹
当最后一位患者康复,上党人参的藤蔓突然发出万道金光,金光照处,所有用过的药渣竟化作彩虹,虹桥从参藤延伸至村落,桥上行走着无数手持药钵的虚影。神农氏认出那是历代受此药恩惠的先贤,他们钵中盛着的,正是不同时节的参药——春参补肝,夏参清心,秋参润肺,冬参滋肾。
“看那虹桥!”真人的声音与虹光共振,“此草能调阴阳,和五行,非独治暑。汝观其性:夏日借火生土,是阳中求阴;冬日润土藏火,是阴中求阳。”少典望向虹桥,见虹影中清晰映出人体经络,而参药的火土之气正沿着经络流转,将心与脾、火与土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