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看这痰盂。"老板娘推开内室雕花门,铜盆中静置的痰液已结成琥珀状,里面裹着丝缕银线,恰似太子参的须根。她腕间露出的肌肤布满白屑,指节裂口处渗出透明黏液,黏液落地即化作白霜——此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的危候。更奇的是她喉间发出的喘鸣,竟与紫金山太子参丛被秋风吹动的声音同频,这让李时珍想起昨日所见:参叶上的白霜遇风便发出"嘶嘶"声,如肺脏喘息。
诊脉时,他指尖刚触到寸口,脉管便像冰下溪流般滑走,浮取涩滞如刀刮冻竹,中取空虚似败絮裹雪,沉取则细弱难寻。这典型的"燥邪伤肺"脉象,却在尺部带着一丝躁动——肺属金,肾属水,金不生水,反被火刑,恰如《医学心悟》"上燥下寒"的变证。再看舌苔,白腻苔已退化成雪花状,中央露出镜面舌,舌面裂纹如干涸的河床,正是"肺阴耗竭,肾水不承"的险象。
回客店路上,李时珍见朱雀街的老槐树下躺着株太子参——寻常草木在秋燥中多枯萎,此草却长势葳蕤,茎秆蜜蜡色中透着银光,叶背的白霜聚成肺叶形状。他摘下片带霜的叶子置于掌心,叶霜竟随着他的呼吸节奏融化,化作细小的金水二色珠串,金珠沿肺经上行,水珠顺肾经下走,在关元穴处交汇成太极图。这刹那的感应让他顿悟:此草得秋金之气,又含冬水之精,恰能治肺燥及肾的虚证。
深夜研药时,砚台里的墨汁忽然结成冰晶,墨色中清晰映出西方太白金星的轨迹。他取出秋日太子参,横切面如羊脂玉嵌金丝,中心木质部呈放射状金纹,恰似肺脏气血屏障的显微结构。轻嚼参根,味甘中带着一丝辛凉——辛能开泄肺窍,甘能濡润肺阴,凉能清退虚火,恰合《温病条辨》"治上燥如雾"的要诀。更妙的是嚼后回甘时,喉间涌出的清润之气竟带着霜花的凛冽,直抵肺窍深处,将淤积的燥痰化为细雾咳出。
"原来如此!"他猛然拍案,见窗外秋风卷着银杏叶飞入药罐,叶片触到参根时竟化作银粉。这味药在秋日得天地金气,却能凝土中水精为膏,恰如《傅青主女科》"金能生水,水可润金"的妙法——甘补肺气,辛散肺燥,润滋肺阴,清降肺火,四性合于一体,竟成秋燥伤肺、气阴两虚的对证良药。此时药罐中的参根自动排列成华盖状,金纹与老板娘的脉象形成共振,罐口腾起的药雾中,隐约可见肺脏舒展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