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公掀开帘栊时,正见乳母用三床锦被裹着姬昭,可那小小的身体仍在被中筛糠般发抖,牙齿磕碰的声音隔着被子都清晰可闻。他伸手去摸孩子的额头,指腹触到的肌肤烫如炭块,可再去握小手,却凉得像从冰窖里取出的玉石,连指甲都泛起淡淡的青紫。更骇人的是,姬昭咳出来的痰里竟混着血丝,胸口至咽喉处的衣衫被体温烘得发烫,仿佛有团火在体内灼烧,偏偏四肢冷得像铁。
李太医搭上脉的刹那,白眉猛地拧紧:“脉沉伏如蛛丝挂壁,重按却躁动如奔马!此乃‘暑厥’重症——外现寒象,内有郁热,恰似熔炉封火,真火反被湿灰掩住!”他指向窗外如金蛇狂舞的日头,“暑为阳邪,本易耗气伤阴,殿下贪凉饮冷,致暑湿闭阻中焦,阳气被遏不得外达,故而四肢逆冷,内里却燔灼如炙。”说罢掀开姬昭的衣袖,只见那原本莹白的皮肤下隐隐透着青紫色的脉络,宛如冰下燃烧的炭火。
张仲明太医翻出《温病条辨》急道:“‘暑必夹湿,湿困脾土’,当用清暑益气之法。然殿下素体脾虚,若投石膏知母,恐致脾阳衰败;若用香薷藿香,又恐助热动血……”话音未落,内室忽传来瓷器碎裂声,姬昭在榻上抓挠着锦被,双眼紧闭却喃喃呓语:“火……好多火……”他腕间的羊脂玉佛珠被体温烘得发烫,珠子碰撞的声音里都透着焦灼。
郑国公望着案头堆积的药材——香薷的辛温之气冲得人太阳穴发胀,滑石粉白如霜却沉降太过,青蒿的苦寒气息让人心头一紧,竟无一味能解这“寒包火”的
第二部分 西域奇草破阳郁,太子参配荷叶清
紫木药匣开启的瞬间,一道清冽如昆仑雪水的气息破匣而出,瞬间驱散了殿内凝滞的暑湿。那株名为“金不换”的西域草药静静卧在锦缎之中,其形虽似人参,却通体莹白如羊脂,根茎上密布着螺旋状的暗纹,宛如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纹路。李太医颤巍巍拈起一片干品,对着日光细看,只见断面竟有金色丝络纵横交错,随着光线流转泛着水银般的光泽,指尖刚触到纹理,便觉一股凉而不寒的气息顺着指腹渗入,连常年劳损的指节都微微发麻。
“此草产自大食国荒漠深处,”张仲明太医展开泛黄的《海药本草》,书页间掉出一片干枯的月桂叶,“书中载其‘生乱石岗中,得夜露星辉滋养,性凉而通,补而不滞,能开郁热于腠理’。”他指向姬昭泛青的指甲,那青紫之色正沿着甲床蔓延,“太子此症,如熔炉封火,非借金石之性不能破其郁闭。金不换之通,恰似玄铁钥匙,能开阳气被遏之锁;其凉而不凝,则如大漠夜露,润而不寒。”说话间,姬昭在榻上翻了个身,锦被滑落处,脚踝皮肤下隐约可见青紫色的脉络,如蛛网般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