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村民寒症的程度,决明子在谷中搭建“寒极验病台”。台上放置两个巨大的陶缸,一个装满冰块与干艾草,象征极致的寒邪;另一个则装满滚烫的姜汤,代表人体的阳气。他让患者将双手分别放入两缸中,感受不同的刺激。病情较轻者还能短暂忍受寒缸的冰冷,而病情严重者刚接触冰块与艾草,手部皮肤瞬间发紫,麻木感迅速蔓延至手臂;放入姜汤中,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反而觉得皮肤刺痛,如同被火烧灼。周伯的儿子上前尝试,手在寒缸中刚停留片刻,整条手臂便失去知觉,放入姜汤缸中,竟毫无反应,这表明寒邪已深入脏腑,阳气衰微到了极点。
“大雪之寒,是为冬之极也。”决明子召集弟子,展开古老的医典,神情凝重地讲解道,“此时寒邪暴戾,直入三阴,五脏六腑皆受其害。观夫百兽蛰伏、草木僵枯、百姓阳气衰微,皆因寒邪如猛虎,吞噬人体之阳。治疗之法,需峻补阳气,驱散寒邪,如同在寒夜中燃起万丈篝火,方能驱散阴寒。”
言罢,他取来一位咳喘患者的痰液,倒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只见痰液清稀如水,放置片刻后,表面竟凝结出一层薄冰,这正是“阳虚寒盛,水湿不化”的直观体现,令在场众人无不心惊。
三、荔挺出时制阳剂
大雪二候“虎始交”,传说此时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象征着微弱的阳气开始萌动。决明子望着皑皑白雪中若隐若现的生机,反复斟酌后,精心调配出“回阳救逆饮”:取生决明子(微温,温阳益肾)八两、制附子(辛甘大热,回阳救逆)五两、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四两、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三两、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三两、红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二两。“制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与干姜相须为用,大辛大热,驱散寒邪;肉桂补命门之火,引火归元;红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生决明子辅助温阳,调和药性;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回阳救逆、温补阳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