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决明子在谷中搭建了“阴阳验病台”。台上放置着两个巨大的容器,一个装满冰块,象征阴寒之气;另一个则燃烧着熊熊烈火,代表阳热之邪。他让患者将双手分别靠近两个容器,感受不同的温度。病情较轻的人还能勉强忍受,而病情严重者刚靠近冰块,就浑身颤抖,牙齿打战;靠近火焰时,又觉得燥热难耐,皮肤发红,仿佛要被灼伤。周娘子的丈夫上前尝试,双手刚接近容器,就痛苦地叫出声来,他的双手一个通红,一个发紫,这直观地展现出阴阳失衡在人体上的反应。
“秋分时节,阴阳各半,本应相互协调。”决明子召集弟子,展开古老的医典,神情严肃地讲解道,“可如今,寒与热、阴与阳相互争斗,导致人体气血紊乱。观夫蛰虫提前藏伏、草木一日数变、百姓病症怪异,皆是阴阳失和之象。治疗之法,需滋阴补阳,调和气血,让阴阳重新达到平衡,就像在天平两端放上等量的砝码。”
说着,他取来一位失眠患者的尿液,倒入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只见尿液颜色深黄,气味刺鼻,放置片刻后,底部还沉淀出一些细小的杂质。这正是阳盛阴虚、内热炽盛的表现,让在场的众人都深感震惊。
三、水始涸时制衡剂
秋分二候“水始涸”,谷中的溪流、池塘水位明显下降,水流变得缓慢而浑浊。水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偶尔还能看到几条翻着肚皮的死鱼,散发着难闻的腥臭味。决明子望着干涸的河床,深知调和阴阳刻不容缓。他潜心研究,反复斟酌,最终研制出“阴阳调和饮”:取生决明子(甘苦微寒,清肝益肾)八两、熟地黄(甘温,滋阴补血)五两、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二两、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三两、炙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三两。“熟地黄滋阴养血,填补真阴;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生决明子清肝益肾,调和阴阳;黄连清泻心火,防止虚火上炎;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补阳、调和阴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