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刻,霜降节气的第一缕寒气袭来,灵谷寺的钟声沉闷如秋雷,惊起林中宿鸟。陈半仙裹着粗布棉被守在药圃,怀中抱着太医院的《金气录》残卷,忽觉一股透骨的清凉从脚底升起,抬头只见西洋参植株剧烈颤动,五叶复叶齐齐转向古松方向,叶片边缘渗出金色汁液,在月光下如丝线般垂落,滴入土壤时发出“滋滋”声响,仿佛金气与土气在激烈对话。更奇的是,植株顶端竟抽出花苞,花瓣缓缓绽开,竟是罕见的五瓣形态,每瓣颜色从边缘的雪白渐变为花心的金黄,恰似五行相生的具象——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不息。
“五瓣应五行,金蕊示金气!”陈半仙惊呼,手中的《金气录》无风自动,翻到“西方金精”条目。花心的金蕊排列成“金”字篆书,香气四溢,竟引来了山中百鸟——先是两只画眉结伴而来,啼声清脆如玉;继而黄鹂、锦鸡次第飞来,羽毛在月光下泛着七彩光泽;最奇的是一只罕见的金背鸠,羽翼泛着金属光泽,尾羽长三尺有余,衔来松脂滴在参根旁,松脂与参汁交融,竟腾起淡金色的烟雾,在空中凝成“金水相生”的字样,字迹边缘闪烁着冰晶般的光芒。
陈半仙忽然想起太医院改制那年,施密特展示的分子模型,此刻的金雾竟与那模型诡异地相似。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牛角刮痧板,在手臂上轻刮,竟见皮下隐隐透出金色痧痕,与金雾中的“金”字相互呼应。百鸟绕着西洋参植株盘旋,鸣声合鸣如《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愈,陈半仙只觉身心通透,仿佛脏腑间的浊气正被金气一一洗净。
三、古松金气的地脉共鸣
卯时初刻,东方既白,阳光穿透金雾,古松与西洋参之间竟形成一道金色光带,如桥梁横跨天地。陈半仙跪坐在药圃中,用银针探测参根与松根的分布,发现西洋参的根系在土中与古松的须根缠绕,形成“金包木”的结构——参根左旋如金链,松根右旋如木索,彼此拮抗又相互依存,恰似太医院当年的中西医擂台,看似对立,实则相生。他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段参根,见其表面布满金色斑点,与古松的松脂瘤结如出一辙,斑点排列竟暗合人体肺经的穴位分布。
“西方金气,东方木气,金能克木,木能疏土……”陈半仙以手指代笔,在药土上画出五行生克图,“此参得松脂金气,凉润之性更甚,却借松木疏土之力,补而不滞,正合《内经》‘亢则害,承乃制’之理。”他取来铜壶,以松针水煎西洋参根,汤汁竟呈琥珀色,表面浮着细小的金箔状物质,正是太医院记载的“金精”。饮下参汤的瞬间,陈半仙感到一股清凉从丹田升起,如清泉漫过肺部,多年的咳喘旧疾竟隐隐好转,咳出的痰中竟带有金色细丝,宛如金气在体内运行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