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折·田鼠化鴽现奇人
雨丝突然转急,如万箭齐发,砸在河面上溅起尺高的水花。上游漂来的扁舟却在雨幕中若隐若现,舟头立着的白衣少年仿佛踏浪而行,他手中玉笛吹出的音调竟化作无形屏障,将雨水挡在三尺之外。待舟近岸,众人才看清船舷上刻着的“太岳仙草”四字,被雨水冲刷得发亮。
少年踏舟上岸,斗笠边缘的柳枝流苏滴下的水珠竟呈透明无色,落在青石板上瞬间渗入,不留痕迹。他腰间悬挂的玉瓶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瓶中白茅根的根须穿透瓶壁,在空中画出一道银白色弧线,精准地卷住一位正在咯血的老者的手腕。“老伯脉涩如刀刮竹,此乃‘内有干血’之征。”少年开口,声音如白玉相撞,“白茅根善清血分伏热,其根中空似管,能引血下行,使离经之血从小便而去。”
蛭娘凑近细看,见少年衣摆上绣着的白茅图案竟随呼吸轻轻起伏,宛如活物。她嗅到一股混合着青草香与金属味的气息,正是白茅根“甘寒入血”的药性流露。“这白茅根生在太岳山的‘玉女池’边,得天池之水与日精月华滋养,故能直入血室,清而不寒,利而不燥。”少年微笑,从玉瓶中取出一根茅根,其根皮上竟天然形成“血”“水”二字古篆,“观其形,上有白花轻扬,下有粗根沉潜,正合‘清上导下’之妙。”
贝母姑娘轻抚舟上的三七植株,其茎秆呈青紫色,掌状复叶上的露珠滚落在地,竟将青砖蚀出细小的凹坑。“三七又名‘金不换’,《本草新编》言其‘止血神效,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然其性微温,今与白茅根同用,可制寒凝之弊。”
第三折·虹始见时辨药性
少年轻挥衣袖,舟中升起的青色火焰瞬间分成三簇,分别笼罩三七、白茅根、茜草。奇妙的是,三七在火中竟渗出油脂般的液体,白茅根化作缕缕白烟,茜草则崩解为红色粉末。三簇火焰逐渐交融,形成紫色光团,光团中浮现出“止血”二字,却又不断变幻为“消瘀”“宁血”字样,循环往复。
“此三药需按‘天三生阳,地八成阴’之数配伍。”少年取出玉杵,在陶钵中舂捣三下,每捣一次,钵中便浮现一种卦象:初捣现“离卦”(火),再捣现“坎卦”(水),三捣现“坤卦”(土),“三七三钱应天阳,白茅根八钱应地阴,茜草五钱应中土,合而用之,可使水火既济,土旺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