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她布下“疏风八阵”:川芎居东方震卦位,防风立东南巽卦位,白芷镇西南坤卦位,细辛、荆芥分守四隅,其余药童按“风邪上犯”之法,将薄荷、羌活布于头面,甘草布于中焦。八药童同时施法,药香化作八道青气,如八节之风,吹扫山茱萸左株。
青气遇疏风阵,青鸾竟分化为八风鸟,各衔辛散药末,扑向太冲穴青纹。左株金纹柳浪渐平,如风行水上;右株新条却因此枯槁,显“疏泄过度”之过——青龙鳞片焦卷,银脉中渗出赤液,竟暗合“木燥生火,火伤肝阴”的五行逆乱。
三·白芍论汤 芍药甘草缓
巳时三刻,巽风位飘来甘酸药香,白芍仙子驾芍药而至,周身环绕四药童,各持柔肝之药:白芍、甘草、木瓜、乌梅,如四象之木,各涵其柔。
“防风仙子差矣!”白芍声如泉鸣,“风动则木急,当以甘缓之法。《伤寒论》言:‘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治肝阴不足,筋脉挛急。’白芍酸甘,养血柔肝为君;甘草甘平,缓急止痛为臣;木瓜酸温,舒筋活络为佐;乌梅酸收,敛阴止渴为使,此四药如四渎之水,可润肝体,缓肝急。”
言毕,她抛出“柔肝四象阵”:白芍居东南巽卦位,甘草立中央土位,木瓜镇东北艮卦位,乌梅布西北乾卦位,药香化作四道白气,如四渎之水,滋养山茱萸右株。新条遇柔肝药,青龙竟化作四灵龟,各驮甘酸药,潜入曲泉穴新纹。右株银脉新条渐润,如枯木逢春;左株青气却因此凝滞,显“柔过碍散”之态——风鸟蜷翼,金纹凹陷如霜,竟是“金克木过甚,木气不舒”的五行失衡。
四·黄帝点化 体用需合一
午时正,天际传来龙吟凤鸣,黄帝仙师乘龙辇而至,手中托《黄帝内经》玉版,版上“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十二字金光流转。
“尔等可知,《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黄帝以玉杖轻点山茱萸,杖头立刻浮现出“体用”二字篆文,“肝有体用之分:体为阴血,用为阳气。体需柔,用需散,二者如日月相推,不可偏废。今此草风木失调,需柔体以济用,散用以安体,此乃‘刚柔相济,阴阳合德’之理。”
说罢,他取山茱萸果肉(酸收)与川芎(辛散)、白芍(酸甘)混合,以“酸辛化风,酸甘化柔”之法,洒在两半株之间。奇迹立时显现:青气化作祥云,如“风从肝出,条达有序”;新条凝成玉枝,似“木得血养,柔和有力”。祥云与玉枝在中央“肝体用轴”处交融,凝成“风木和谐”之象,正是“肝体阴而用阳”的终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