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她挥手布下“收涩十二阵”:五味子居西方兑卦位,乌梅立西北乾卦位,五倍子镇西南坤卦位,罂粟壳、诃子等分守中央四隅,其余药童按“肺主皮毛”之法,将龙骨、牡蛎布于枝头,芡实、莲子布于根部。十二药童同时施法,药香化作十二道赤气,如十二律吕之金,笼罩山茱萸左株。
金液遇收涩阵,白凤凰竟分化为十二白凤,各衔酸果,啄食叶片冰纹。左株叶片冰纹渐厚,金纹收缩如蚕茧;右株青气却因此凝滞,显“金郁木滞”之过——青虬龙鳞片蜷缩,银脉中渗出黏液,竟暗合“木不疏土,土壅金郁”的五行逆乱。
三·薄荷疏散 辛凉欲疏肝
巳时三刻,东方木位传来清新草香,一位身着绿色道袍的仙子驾竹风而至,正是掌管疏散药的薄荷仙子。其周身环绕二十四味辛散药,以薄荷、荆芥、防风为首,柴胡、羌活、独活次之,组成“疏散二十四将”。
“乌梅仙子差矣!”薄荷声如泉响,“秋气虽凉,暑热未消,若纯用酸敛,必致肝郁化火。《药品化义》言:‘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薄荷辛凉,荆芥辛温,防风甘温,此三药如秋风扫暑,可疏肝泄热,清利头目。”
言毕,她抛出“疏散二十四将”,药香化作二十四道青气,如二十四节气之木,吹拂山茱萸右株。薄荷居东方震卦位,荆芥立东南巽卦位,防风镇东北艮卦位,柴胡、羌活分守四隅。青气遇疏散药,青虬龙竟化作二十四青龙,各衔辛草,撞击根部银脉。右株银脉重新通畅,青气舒展如带,却见左株金液凝结成冰坨,显出“金气过敛”之态——白凤僵立枝头,金纹裂如碎玉,竟是“金克木过甚”的五行失衡。
四·叶天点化 敛散需相济
午时正,天际传来悠悠琴韵,叶天士仙师驾云而至,手中持《燥气论》竹简。其身后随一童子,肩挑“润燥”药箱,箱面刻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八字。
“尔等可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燥胜则干。’”叶天士以竹简轻点山茱萸,竹上立刻浮现出“燥”字篆文,“今此草金敛过度则肺燥,木疏太过则肝旺,需润燥以救肺,疏肝以达木。此乃‘金得木而制,木得金而平’之理。”
说罢,他取山茱萸果肉(酸收)与薄荷(辛散)、麦冬(甘润)混合,以“酸辛化气,甘润滋阴”之法,洒在两半株之间。奇迹立时显现:金液化作清露,如“燥气得润”;青气凝成祥云,似“风气得柔”。清露与祥云在中央膻中穴处交融,凝成“清燥疏肝”之象,正是“肺肝同治,敛散相济”的奇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