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温针灸患侧地仓、颊车、翳风穴,“温针灸祛风通络,配合闪罐法在患侧面部走罐,激发经气。”半炷香工夫,老汉面部微汗出,自觉轻松。岐黄嘱其每日用黄芪30g、防风9g煎水代茶,“黄芪固表,防风祛风,此乃‘玉屏风散’之意。”
二、绣娘风疹:绣绷上的风热袭表
巳时三刻,林姑娘抓着手臂入院,全身起红色风团,瘙痒剧烈,遇风加重,伴发热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其绣绷上的牡丹图案被抓得模糊,恰似风热扰动之象。
岐黄辨证为风热袭表,以消风散加减:荆芥9g、防风12g、蝉蜕6g、生地15g、石膏18g(先煎),“消风散疏风清热,生地凉血止痒,石膏清泻肺胃。”
他以梅花针叩刺曲池、血海穴,微出血后加拔火罐,“曲池清热,血海凉血,叩刺拔罐可快速止痒。”五日后,林姑娘风疹消退,改以玉屏风散调理,“益气固表,防复发。”
三、孕妇伤风:胎前风袭的棘手之治
未时初,李秀才第十八次扶妻入院。妇人妊娠六月,鼻塞流涕、头痛恶风,伴胎动不安,舌淡苔薄白,脉浮滑。
“内子素体气虚,孕后腠理疏松,”李秀才忧心忡忡,“前医投以解表药,致胎动加剧……”
岐黄辨证为气虚外感,以参苏饮加减:党参12g、紫苏梗9g、陈皮6g、白术15g,“参苏饮益气解表,紫苏梗安胎理气,白术健脾固肾。”
妇人服药后,鼻塞减轻,胎动安。岐黄嘱其每日食葱白粥,“葱白辛温解表,粳米和中安胎,此乃‘食疗为先’之理。”
第三章 风邪论治·调和阴阳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调和营卫,祛风解表,顾护阴阳
申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治春分三法:和、祛、固”六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荆芥配防风,祛风解表;黄芪配白术,固表止汗。
“营卫不和需和,风邪侵袭需祛,正气不足需固,”他以竹筷指点药对,“桂枝配白芍,仿桂枝汤之意,调和阴阳;荆芥配防风,即荆防败毒散之旨,疏风散寒;黄芪配白术,如玉屏风散之法,补气固表。”
阿远见方中常配生姜、大枣,疑惑道:“此非调和脾胃?”岐黄笑道:“脾胃为营卫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助营卫生成,此乃‘治风先治脾’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