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正,老妇被邻居搀扶入院,双手震颤难以持物,下肢拘挛疼痛,遇寒加重,伴心悸失眠、指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岐黄辨证为肝血虚衰,寒凝筋脉,以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8g、天麻9g、钩藤12g(后下)、桂枝6g、细辛3g,“当归、熟地养血,天麻、钩藤熄风,桂枝、细辛散寒。”
他以梅花针叩刺太冲、血海穴,微出血后加拔火罐,“太冲为肝之原穴,血海养血活血,叩刺拔罐可活血通络,熄风止颤。”半炷香工夫,老妇震颤减轻,下肢拘挛缓解。岐黄嘱其每日以鸡血藤、桑枝煎水热敷,“藤类植物善通经络,此乃‘以形治形’之法。”
二、绣娘痹痛:绣绷上的寒瘀阻络
巳时三刻,林姑娘抱臂踉跄入院,称双上肢疼痛如刺,遇寒则剧,皮肤苍白,触之冰凉,舌淡紫苔白,脉细涩。其绣绷上的金线蜿蜒如寒梅枝桠,恰如寒瘀阻络之象。
岐黄辨证为肝血不足,寒瘀阻络,以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当归12g、桂枝9g、细辛3g、黄芪15g、白芍18g、鸡血藤30g,“当归四逆汤散寒通脉,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活血,鸡血藤养血通络。”
他以温针灸肩髃、曲池、合谷穴,每穴灸三壮,“温针灸散寒止痛,兼能养血,此乃‘针药并用’之妙。”五日后,林姑娘上肢疼痛大减,皮肤转温。岐黄改以养血荣筋丸善后,“缓图养血通络,防复发。”
三、孕妇筋挛:胎前肝虚的棘手之治
未时初,李秀才第十次扶妻入院。妇人妊娠八月,近五日小腿抽筋频繁,夜间尤甚,伴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滑。
“内子素体血虚,孕后血聚养胎,肝血愈虚,”李秀才愁眉不展,“前医投以钙剂,效微……”
岐黄辨证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以四物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当归12g、熟地12g、白芍30g、甘草12g、阿胶9g(烊化)、桑寄生15g,“当归、熟地养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阿胶滋阴养血,桑寄生固肾安胎。”
妇人服药后,抽筋次数减少。岐黄嘱其每日食桑椹膏、黑芝麻糊,“桑椹、黑芝麻均入肝经,养血润燥,最适合胎前肝血虚证。”
第三章 肝虚论治·养血通脉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养血润燥,散寒通脉,柔肝熄风
申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治肝三法:养、通、柔”六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当归配川芎,养血活血;桂枝配细辛,散寒通脉;天麻配钩藤,平肝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