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训权这个外表斯斯文文的学者,这个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他用三个月时摸底,准备预案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果然,到封国三十六年一直未曾成功签约的六司各局迎来了同样的命运,大裁换大追责大起诉。
新国相用铁血手腕告诉国民,封国以商立国依法治国,封国四院包括军方,与国君是聘请关系,何谓聘请,就是东家不满意了可以换人,你行你上,你不行滚蛋。
封国立国之初就有合乎律法和逻辑的雇佣协议,国家所有单位都是临时聘请,官吏不爽了可以挂印走人,封君不满意也可以换人。
这换人不是简简单单几个官员,而是可以从上到下一换到底。
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在如此大动作下,无数失业官吏吵吵闹闹游行示威之时,无数郁郁不得志,无数有理想有雄心的国民蜂拥应聘。
是的,蜂拥而至,把各地招聘点挤得满满当当。
新国相是学者,是知识分子,所以,新国相聘请的新官吏基本上都是选拔知识分子为主,特别是他曾任职的封国军城大学毕业生更是成为最大的赢家。
新国相吕训权的大刀阔斧改革让封国国政院上下焕然一新,也让其他三院相不得已跟随步伐,当然,其他三院裁撤规模和力度相对较少,但空饷基本上销声匿迹。
但吕训权这种极端改革也为封国带来大隐患,一是任人唯亲的党争兴起,二是打击政敌变得激烈,三是官吏,特别是编制内工作再不是香饽饽,而是从此以后因为换届被解雇变成司空见惯,所以未来封国精英最好的职业反而在民间,特别是大公司大学堂之内。
吕训权这种有恃无恐的大刀阔斧改革也让他举步维艰,甚至于数次遭到暗算暗杀。
当然,他的声望一瞬间直逼他的父亲别山君,他的无数公开发言被国民编辑成册成为传奇。
所以,第六任国相吕训权其实连一个任期都没有完成就匆忙下台,他和后世某位受全民崇拜的大人物一样,虽然声望很高,但却举步维艰阻碍重重。
当然,封国三十九年封君大选来临也是他卸任的主要原因,已经到任期末的进取君吕昆,第一个提名别山君的嫡长子,在职国相吕训权为第一封君候选人。
封国四十年三月,已经五十八岁疲倦不堪的进取君当着全体宗族代表面,当着全国媒体面,把象征着封君秘籍的黑匣子亲手交给第三代封君吕训权手上,交还给别山君的嫡系后裔吕训权手上,吕训权为夯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