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长安注意到,坐在前排的魏大勇正偷偷把受伤的右手往身后藏——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却因为不识字一直很自卑。
当晚,文艺工作队在打谷场上表演了第一场节目。学生们演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让许多战士和百姓都红了眼眶。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学生唱起《松花江上》时,不少东北籍的战士忍不住低声啜泣。
"团长,您看这个。"演出结束后,赵刚递给陈长安一份手稿,"宣传科的同志想排新剧,听说您在燕京大学读过书,想请您给把把关。"
陈长安接过手稿,就着油灯翻看起来。那是一出关于地主压迫农民的剧本,虽然感情真挚,但情节有些简单。
"笔墨伺候。"陈长安突然说。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陈长安伏案疾书,一夜未眠。天亮时分,一部名为《白毛女》的剧本初稿完成了。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家女喜儿被地主迫害,逃入深山变成"白毛仙姑",最终被八路军解救的感人故事。
"这..."宣传科长读完剧本,手都在发抖,"团长,这剧本写得太好了!我这就组织人手排练!"
很快,《白毛女》的排演成了根据地最热闹的事。老王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舞台布景;妇女救国会主动请缨缝制戏服;连炊事班都贡献出了珍藏的红纸,用来做喜儿头上的发饰。
首演那天,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赶来了。当演到喜儿被逼逃进深山时,台下哭声一片;而当八路军战士最终解救喜儿,斗争恶霸地主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
"打倒封建地主!" "共产党万岁!"
演出结束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拉着陈长安的手老泪纵横:"首长啊,这演的不就是俺们村的李老汉家的事吗?他闺女就是被张财主给..."
陈长安拍拍老人的手:"老人家,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了。咱们八路军来了,就是要让穷人翻身做主人!"
(3)识字浪潮
随着《白毛女》的成功,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每个村子都办起了识字班,教员由文艺工作队的学生和识字的战士轮流担任。
魏大勇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这个曾经大字不识的汉子,现在兜里总揣着识字卡片,一有空就拿出来认。有战士打趣他:"老魏,这么用功,是想给姑娘写情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