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9 点,李小南在设备间发现顾承川靠在 CT 机旁睡着了,右手还保持着握导丝的姿势。他轻轻放下件白大褂当枕头,看见顾承川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烤红薯,那是镇沅老患者趁送饭时塞进去的,温度已经传到白大褂的纤维里。
“医学的续航力,” 顾承川在晨会时晃了晃烤红薯,“不是靠咖啡因,而是靠患者塞在口袋里的、带体温的感谢。” 他举起牧民的椰壳模型,上面还留着自己掌心的汗渍,“当我们的手掌焐热患者送的工具,患者的信任也在焐热我们的心脏 —— 这才是最持久的能量源。”
医疗日志的纸页上,顾承川贴着掌心的伤口照片,写道:“今天的白大褂口袋里装满了阳光:撒哈拉的椰壳、镇沅的红薯、孕妇的超声波照片。这些带着体温的馈赠,让连续 48 小时的疲惫,变成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温度传递。当张大爷的标语映在 ICU 的玻璃上,我突然明白:我们的掌心之所以有光,是因为无数患者在绝境中,把自己的希望,聚成了照亮缝口的火炬。”
下午 3 点,顾承川走进新改造的负压手术室,实习生们偷偷在他的操作台上放了串椰壳手链 —— 每颗椰壳都刻着(非刻字,仅压痕)患者的名字。他摸着粗糙的纤维,想起牧民说的:“每道缝都是星星的入口。” 此刻,手术灯的光穿过椰壳的缝隙,在患者身上投下斑驳的亮斑,像极了沙漠夜晚的星空。
走廊尽头,康复患者们的标语还在风中轻轻摇晃,阳光穿过玻璃,将 “掌心有光” 四个字,投射在医院的地面上。顾承川看着自己的影子与标语重叠,白大褂的第三颗纽扣孔漏出的光,正与患者们手中的星星,连成一片温暖的银河 —— 那是医学最持久的续航力,是人性最明亮的星光,在每个生命的缝口处,永远闪耀,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