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岁康没有明确地喊大姐姐还是二姐姐,但林岁安知道这是在喊她。
林岁安看着林岁康。
只见眼前的少年十分郑重地道:“阿姐,明年嵩阳书院和紫阳书院招收学子,康一定会考上。后年,后年秋闱,康一定会中举。”
他也曾问过白夫子,大户人家的婢女该如何赎身。
白夫子说,但凡卖身为婢,便是身不由己,若想赎身也得主家同意,不然万金也赎不回来。
但是,在主家十分得脸的婢女,若是碰到仁善的主家。到了年岁,婚配时主家会指了人家。若所婚配之人是良籍,主家一般也会归还婢女身契。
若是不得脸的普通婢女,一般是配了府上的小厮或是管事,依旧是奴籍,想赎身,十分难。
还有条路,便是家中子弟考取功名。
除了天家,哪怕再显赫的权贵,在知情的情况下,都不敢奴用一个举人或是进士老爷的至亲。
到时候,主家自会将人放回。
听见林岁康的话,空气仿佛静了一瞬。
林岁安叹息一声。
“阿康,其实你不用这样逼着自己。”
当年她卖身为奴,何尝不是给自己博一条出路。现在爹娘弟妹皆觉得亏欠于她,对她言听计从,无有不依。
可亲人之间的感情不应该是愧疚。
她们是亲兄弟姊妹,可以互相帮扶、包容,也可以斗嘴吵架。
相处时自然亲近,分开时偶尔想念。
而不是心怀愧疚,刻意去迁就她。
林岁安深知,物极必反,情满则溢。
她不想有一天,大家对她的感情变成一种压力和累赘。
林岁康年岁还小,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林岁安希望他科举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她。
“阿姐希望你科举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是为了阿姐。”林岁安说出心中所想。
林岁康抬头看着林岁安黝黑的眸子,自他读书以来,无论是爹娘和舅舅都在与他说,是阿姐卖了自己他才有读书的机会。
后来发现他在读书上有些天赋,要走科举之路时,便叫他认真读书,参加科举,争取考上功名后,将姐姐从侯府赎出来。
他从没觉得阿爹阿娘说的有什么不对,阿姐为着家中付出了这么多,他努力读书科举,好叫一家团聚不是很应当?
他一直这么想的,也一直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现在,阿姐叫他为着自己。
“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林岁康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