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闻言,皆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有张姨娘在,她俩便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张姨娘时常给沈明珠打下手,即便是叫张姨娘掌家,也是能的。
众人简单的用了午膳,晌午刚过,旨意便送到了侯府。
老夫人大衣裳里面穿上保暖的裘衣,舍去一应暖手炉等取暖的用具,顶着风雪,只身便要进宫。
林岁安忙献上自己的汤婆子,和一对儿护膝。
林岁安虽未进过宫,但也知道皇帝驾崩,命妇入宫守灵。到时候晨祭、午祭,期间长时间跪拜不说,举哀哭灵、献祭品等都要按照仪式规制来。
那真真是跪了又跪,哭了又哭。
这大冬天的,雪还下着,风好似也凌厉了起来。没个暖手御寒的工具,手真是会被冻僵。
那汤婆子内胆是锡的,不似铜质或是陶制厚重。也不似常见的圆形或是南瓜状不方便携带,而是做成了薄薄的扁壶状,外面套着一层素棉布。
护膝则是厚绒做的,先前林岁安趁着主家在正屋说事儿,便回绣房,叫影儿和梅香将做鞋子的厚绒找出来两张,再配上兔毛里子,命二人加快速度缝一对儿护膝出来。
也无需多好看,只需结实地缝在一起,再加上两条绑在腿上的带子就成。
只一点,要厚些,越厚越好。
影儿和梅香裁剪缝制,另外一个三等的丫鬟缝带子。
最后在护膝外面用素色的棉布罩住,避免跪久了将绒跪烂。
不到一个时辰,一对儿厚实简单的护膝便做好送到了林岁安手上。
“老夫人,这是奴婢托外头的工匠做的汤婆子。听说进了宫用不了手炉,那些个圆圆的汤婆子也不好带在身上。这个您可以放在袖子里,歇息时便拿来暖暖手,只需问着宫人要些热水即可。”
老夫人接过,此刻里面装着热水,拿着也不重,隔着一层布也不觉得十分烫手,温度刚刚好。
林岁安又将护膝递过去。
“这个是奴婢刚刚叫绣房赶制出来的,有些粗糙,但胜在厚实保暖。天这样冷,老夫人您膝盖本就不好,有了这个,便是跪的时间长些,膝盖也不会十分疼,且也能隔绝地上的寒气。”
那护膝足有近三指厚,老夫人拿着,心中一暖,又有些想笑。
这未免也太厚了些,像带着了,两个小蒲团在膝盖上。
若不是这样的场合,天家的内监又在外面等着,恐怕她真会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