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情:林光存在不明程序残留?”
“知情。”
“你们依旧安排他入读普通课程?”
“不,我们安排他进了‘融合适应区’,有专业心理辅导与稳定机制。”
“但你们没有报备。”
“我们报给了民众,公开资料也上传教育联盟备案库。”
“你们未获得核心城核批。”
“根据《战后自主教化恢复法》第三十二条——界碑镇属联合实验特区,不需预审,仅需追认。”
“唐代表。”
“你还坚持带走他?”
“我奉命而来。”
“谁的命令?”
“机密。”
“你想用一个‘可能爆发’的风险,拿回一个‘正在正常成长’的孩子?”
“不是拿回,是带走评估。”
“你知道他才刚学会相信世界?”
“情感不是合规评估的要素。”
“那我现在加一个‘非情感’的要素。”
“什么?”
“你若强行带走,我们全镇进入教育自闭环模式,冻结所有协作通道。”
“沈砚舟!”
“你疯了?”
“唐代表,我们不是没见过疯的人。”
“你知道你说的话后果有多严重?”
“你知道你手上这份公文会摧毁一个孩子的自由权利吗?”
【镇议会大厅,内部远程会议启动】
【核心城直播室,监察记录接入中】
“江晚吟。”
“你是否承认林光为当前界碑镇户籍儿童?”
“承认。”
“你是否是其第一教育责任人?”
“我是。”
“你是否知晓若被认定为‘不适宜公开培养对象’,需交由专业中心处置?”
“知道。”
“那你是否提交异议材料?”
“已提交,并附带全镇联合签名抗议函、专业评估报告,以及……一条视频。”
“视频?”
“播放。”
【播放内容:《林光公开演讲录》】
【结尾字幕:孩子不该被定义,更不该被掐断成长的自由】
“唐代表。”
“你现在还有理由带走他?”
“他言辞激烈,易造成认知导向误差。”
“那我问你一句。”
“说。”
“如果今天站在那里的不是林光,而是你的孩子——你愿意他因为说了真话就被贴上‘不适宜’标签?”
【沉默】
“你觉得他是危险因子?”
“有潜在可能。”
“那你就是在说,未来‘思想偏差’也能成为犯罪前提。”
“我没说‘犯罪’。”
“可你在把‘潜在’当作判词。”
“江晚吟。”
“我可以给你一个妥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