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镇上临街的建筑,很多还保持民国时代的特色,大量使用木材,榫卯结构,飞檐斗拱,用今天的话说,是真正的古镇。
我选这间门脸就非常典型,一楼门面只有二十多个平方,靠街一侧的门板全是一块块的木板。
内里有个木制的转角楼梯,可以直达二楼。二楼是两间木板房,一间可以居住,另外一间则可以用来当个储物间。
要想做饭只能在二楼走廊上烧蜂窝煤,好在已经通了自来水。
门面虽然很小,但好在租金也便宜,一个月只要一百元钱,爷爷当即给我付了半年房租,又找来人上下重新打扫一下,简单的贴上一些装饰。
我把门头上的招牌取下来,重新粉刷后,自己提笔写了一个名字,“老君道馆”。
又重新立了一块告牌,上书“承接一切风水算命,丧葬迁坟事宜”.